在田园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1 10:31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幼儿园也在试图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突破,以求在幼儿启蒙阶段对幼儿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提高幼儿园的改革工作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田园种植活动,以期在田园种植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其日后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并且这种教学方式逐渐开始在幼儿教育领域实行起来,教师应对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高田园种植活动开展的水平。

  【关键词】田园种植;自主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工作受到了较高的重视。作为被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幼儿园在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对自身教学工作进行创新,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且教师要对幼儿园植树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采取一定的策略通过田园种植活动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田园种植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传统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会根据教材对幼儿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这种方式导致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但是幼儿阶段的孩子天性较为活泼,并且不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也不能深入理解教师所讲授教材知识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难度,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限制。并且教师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工作内容的缺失,导致幼儿对其缺乏兴趣,不能真正融入教学环境中。另外,传统式教学方式无法帮助幼儿认识到外界的事物,限制着幼儿的视野,降低了幼儿的综合素质。而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融入田园种植活动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激发幼儿对相关活动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种植活动中,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并且种植活动可以拉近幼儿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使其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另外,幼儿可以接触区域内的植物,明确其特征,以此丰富自身对外界的认知,提高幼儿的综合实力。

在田园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二、幼儿园种植活动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学步伐的推进,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均不断提高对田园种植活动的重视,但是其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其具有错误的认识,为防止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受伤,会要求学生观察教师的种植过程,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导致田园种植工作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且部分教师只带领学生进行种植,并未对种植过程进行分析,种植活动对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较小,降低了其使用效率。这种现状是由于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造成的,因此,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确保教师可以正确认识田园种植工作的具体作用,进而促进幼儿的快速发展。

  三、田园种植活动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原生态出发幼儿的自主性

  1.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培养心性

  幼儿的成长均在大自然中进行,但是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无法接近自然环境,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开展田园种植活动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种植活动,以此丰富幼儿对自然的认识。通过引导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学生的心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分析:小班教师在带领幼儿种植白菜后的一段时间内,当白菜长出后,教师要带领幼儿对白菜的生长情况进行探究。教师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观察白菜的生长情况,你们要记录白菜的特点哦。”并带领学生进入白菜园,小朋友对白菜进行仔细观察,教师要引导幼儿:“白菜的叶子有多长啊?”并为幼儿准备尺子,引导幼儿测量白菜的叶子,小明在测量叶子长度后,回答教师:“老师,这个白菜的叶子有一个半尺子那么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提问引导幼儿对植物进行探究,并且加强幼儿对长度的认识。

  2.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以往田园种植活动中,往往存在教师种、幼儿观察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幼儿认为教学工作与自己没有关系,进而不能提高幼儿对种植工作的体会,无法对幼儿的思想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种植中,应作为指导者对幼儿的种植工作进行指导,而非自身作为主体进行种植工作,并且在种植植物结果时,教师要带领幼儿开展采摘工作,保证幼儿可以在采摘工作中体会收获的快乐,以此使幼儿生出主人翁意识。

  案例分析:在春小麦的种植中,教师要带领幼儿进行春小麦的种植,并让幼儿参与整个过程。教师说:“小朋友们,明天我们要进行小麦种植活动,回到家后要与爸爸妈妈一起准备小麦种子和种植工具哦,明天带到幼儿园来。”以此提高幼儿的参与感。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应要求幼儿使用自己准备的工具进行翻土、撒种、浇水等工作,使幼儿全程参与相关工作。在结束后,教师问:“小朋友们高兴吗,以后我们每隔一周来看小植物们一次好不好?”使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进而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并且,教师在收拾工具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自行收拾,以此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

  (二)幼儿园种植活动对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

  1.在科学探索种植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中进行种植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丰富校园的装饰,提高校园的观赏性。学生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会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并且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将学生分组,轮流照顾植物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案例分析:在土豆种植工作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比例及性格对其进行合理分组,要求不同小组在土豆的生长过程中为土豆施肥、浇水、除虫。在土豆的幼苗期,教师在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说:“小朋友们,我们去给小土豆浇水好不好,帮助小土豆成长。”在浇水工作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土豆成长变化的观察,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对小土豆的成长进行记录,并在小土豆收获的季节,将土豆分给学生,使其可以品尝到自身种植的土豆,保证学生可以体验到土豆种植工作的乐趣。

  2.在愉悦的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自主表现能力

  田园种植活动中,不仅可以进行种植,教师还可以进入田间完成对各种植物的观察,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学生对各种植物的认知,增加学生的常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身对植物的观察情况,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自主表现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案例分析:教师在完成单一的种植工作后,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其他班级学生种植的植物,并且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小朋友们思考一下,这些植物的什么部位可以进入我们的餐桌呀?”在白菜、黄瓜等植物中,幼儿均可以正确回答,但是由于土豆长在泥土中,学生不能准确认识到其可以使用的部分,小红说:“可以吃土豆的茎叶,因为没有看到植物的其他部分,那么只有茎叶可以吃。”而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说:“土豆就是要吃茎块,我在我家吃过土豆丝,而且妈妈说土豆是长在土壤里的,所以我们看不见。”学生各执己见,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在合作学习的幼儿种植活动中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

  幼儿年龄较小,不能使用自身的能力完成相关的任务,因此,在田园种植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使用合作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班级中,以此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案例分析:幼儿园内的小朋友年龄较小,好奇心重,但是自制能力又较弱,使幼儿会脱离教师的监管,独立进入种植园观察植物,并动手摸一摸,甚至有的小朋友或拔出植物,观察其根部,虽然这种情况能够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但是对植物的生长却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并且不尊重其他小朋友的劳动成果。不少小朋友向教师反映班级内的植物遭到破坏,要求保护小植物。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根据保护小植物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相互合作完成建造篱笆,张贴爱护植物的标语,减少其他小朋友伤害植物的行为,在此项活动中增加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亲社会意识。

  (三)根据幼儿的特征进行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田园种植活动中,要明确幼儿的性格,并且认识到学生在生活中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小班、中班、大班对于田园种植活动的要求不同,因此,在进行种植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设计种植具体内容。另外,在植物种植活动中,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对思想认识方面也是存在不同的,教师要在其种植难度及思想影响方面进行及时调整,保证田园种植活动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案例分析:在小班学生种植大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种植工作,使学生在玩闹中完成大蒜的种植,在观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高度进行观察,保证学生可以在简单的任务中感受大蒜生长的变化。而在大班种植土豆中,教师更多的是要进行观察与指导,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种植工作,并说:“小朋友们要自己回家查阅资料来确定给小土豆浇水的时间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收获阶段,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小朋友们说种植工作辛不辛苦啊,以后要爱惜农民伯伯种的粮食哦。”以此提高学生对种植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在田园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田园种植活动中存在幼儿参与积极性较低,相关工作无法对幼儿思想产生影响等问题,限制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陶冶幼儿的心性,帮助幼儿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接近自然,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魅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使幼儿的种植活动更加贴近生活,并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的能力,进而增加幼儿在相关活动中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孟晓.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自主性培养的行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娄庆庆

上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的传播研究 下一篇: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酿酒葡萄种植信息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