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7-13 10:02
摘要:以甘孜州青稞良种育种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了青稞良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种子大数据平台、进一步规范良种种植示范基地、打造专业技术支持队伍、加强农民科学种植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良种推广工作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青稞;良种推广;问题;对策
良种推广应用是农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禾谷类植物,耐寒性强,生长期短,高产早熟,西北、西南各省均有栽培。青稞是四川甘孜州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青稞良种推广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为各级政府所关注,青稞良种推广现状及有效途径研究对稳定青稞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青稞良种育种发展现状
1.1青稞育种取得显著成效
20世纪50年代,甘孜州青稞育种以收集农家品种进行系统选育为主要育种手段。20世纪60年代,开启了青稞杂交育种实践,通过杂交育种方法,80年代先后成功选育出康青1号、2号、3号。其中康青3号是青稞优良品种的典型代表,集“中(中秆)、丰(高产)、抗(抗倒伏、抗条锈病)、优(品质优)”于一体。此后,青稞育种快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至2012年,先后育成康青4号~康青9号,2016年育成康青10号,青稞平均单产提高到230kg/667m2以上。
1.2青稞育种原则向多元化转变
早期育种多以提高产量为单一育种目标,随着农业科技发展,以甘孜州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为依据,制定了多元化、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以“稳定重于丰产、抗逆重于抗病、粮草双高”为原则,大力推广中晚熟、大穗大粒、产量稳定、易于耕种的青稞种植品种[1]。
2青稞良种推广存在问题
2.1品种繁多,农民选种困难
在我国,青稞良种品类繁多,西北、西南各产区均有不同系列多个品种进行青稞育种,包括喜马拉系列、藏青系列等,每个系列都有各自优质良种代表,如“喜玛拉22”“藏青2000”等。虽然品种都经过了审定,但不同地区仍然存在很大的种植差异,农民选种时,因缺乏科学知识,难以结合土地条件、气候环境及耕种特点等因素选择最适宜的种子,经常出现跟风购买的现象,导致青稞产量和质量未能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此外,供应商缺乏选种、种植专业知识,通常以追求利益为导向,忽略农民的种植条件,推荐利润最大的种子,甚至出现品种杂乱、种子渠道不明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无法全面了解种子品种来源和种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产的盲目性,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甚至因种子品性问题,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2.2示范种植不规范,缺乏配套种植技术指导
新品种的田间试验是青稞种植良种推广中最重要的步骤,但由于种子管理部门业务分工及资源配置等问题,田间品种示范效果有限。由于农作物种植决定农户一年的收成,对农户而言,不能接受试错的风险。因此,即使通过免费赠送种子,并承诺在收购中给予价格补贴等手段让农民试种,但因没有田间试验作为参照,农民很难接受新品种试种,给新品种推广带来阻碍[2]
3青稞良种推广工作策略
3.1融合大数据,建立良种推广信息跟踪监管平台
当前,种子信息存在良种产地、播收信息及分销渠道内容不规范,种子信息描述模糊等,使农民难以全面获悉种子的品种和质量,无法采取对应的科学种植手段,造成农民选种困难、不良品种混杂、良种难以推广等问题,给青稞种植产业带来产量和经济上的影响。打造区域或行业的良种推广服务平台,促进大数据信息科技与青稞良种推广的产业融合,发挥大数据中心平台优势,集中建设育种、分销、采购、技术支持等专业化产业支撑服务,保证良种育种信息全面可追踪,至少应包括产地、播收时间、育种地块选择等生产条件;整地特点、所施肥料、除草除杂及除草剂选择及施用量等所采用生产技术;以及种子净度、发芽率、纯度和水分等检验质量信息等。此外,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可追踪各批次种子的分销渠道和采购信息。大数据良种推广信息平台能保证农民在购置种子时,可以清晰追溯到产地情况,并利用平台种植技术信息服务,提供种子适宜环境、质量承诺、栽培管理、统计平均产量、熟期等信息支持。同一平台的正规渠道可以杜绝不良种子进入育种市场、混杂销售,也可以帮助农民根据地区气候和土地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品种,以减小盲目或跟风选择育种带来的种植风险。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在建设良种推广信息跟踪监管平台中起着主导作用,需要建立健全平台监管和审核机制,做到平台流通种子均“来源可控、渠道可控、去向可控”,不断完善种子市场的宏观调控方法,加强良种推广过程的干预和监管,推动良种推广工作有序发展。
3.2进一步规范良种配套种植示范基地
科研示范基地和农户种植示范基地相结合,进一步规范良种配套种植示范基地。良种推广需要有良种种植基地作为示范和参照。对优良的种子,如果没有良好的种植方法与之配合,很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无法推广利用。种植示范基地试验种植,一方面可以形成良种配套种植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新品种推广种植过程中产量、品质等数据的有效参照。良种配套种植示范基地更能帮助其形成良种性状特性标准,例如《青稞康青8号》DB5133/T12—2019即为四川省(甘孜州)地方标准。其中,规范了康青8号的品种来源、育种方法等;幼苗生长习性、分蘖力、株型等主要形态特征;以及株高、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等产量性状;籽粒质地、粗淀粉含量等品质特性;抗旱性能、抗病性能、抗倒伏性能等,这些都是鉴定和识别康青8号的有效依据。
结束语
青稞是高寒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青稞种植和良种推广是长期的过程。把优良的青稞品种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需要进行大量良种推广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各方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认真解决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农民种植收益和提高农民经济水平为主导,积极妥善解决,才能保证良种推广工作不断发展,促进青稞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从而保障区域青稞产业链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扎西,米玛.浅谈西藏定日县青稞良种推广[J].西藏农业科技,2019,41(1):105-108.
[2]黄绪甲.浅谈东阿县良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7(6):35-37
陈庭珍
上一篇:杏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红兴隆玉米收获期科学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