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管理岗位职称体系设立构想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7-09 09:41

  摘要:中小学职称评定与教职工个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根据现实需要,应在现行中小学教师技术职称体系基础上,设立管理岗位职称体系。管理岗位职称体系与技术岗位职称体系二者并存,在具体等级设置等诸多方面,可借鉴既有的技术岗位职称体系,实现管理岗位职称和技术岗位职称的转换。设立管理岗位职称体系不仅能维护学校一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根本权益,而且能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尤其是去行政化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评价改革;职称体系;管理岗位职称;职称改革

  中小学职称评定贯穿每一位教职工的职业生涯,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合理的教职工职称评定体系通过适度拉开教职工等级差距,以福利、待遇等激励形式,在充分肯定教职工辛勤付出、调动教职工群体投身教育事业积极性的同时,激发教职工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提升。

中小学管理岗位职称体系设立构想

  一、中小学职称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其改革内容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建立阶段。1986年,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签发的《中小学教师职务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形成小学、中学两个独立的教师职称序列。与职称序列相匹配,教育主管部门向教师发放金额不等的职称工资。

  二是改革阶段。针对职称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出现的矛盾,于2009年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这是我国教师职称制度20多年来进行的首次全面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将原先分设的小学与中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合并,统一设定为高、中、初三个等级;其二,修订原职称评定标准,进一步强调教师师德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教育扶贫实践经历,对农村或边远地区的教师给予政策上倾斜照顾;其三,评审机制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及时公示评审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其四,将职称评定与岗位聘用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存在的缺位现象

  观照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基本按学科评聘,与专业技术挂钩;职称评定标准条件非常强调参评职称人员的教育教学以及教科研能力,至于是否兼有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其行政管理水平被严重忽视。这一评定理念和体系,虽极大地激发了一线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积极性,但客观上也让中小学行政管理人员在参加职称评定时输在了起跑线上。如,现行的《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对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以及三级教师的评定条件,整体从教育工作、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三个维度展开,没有涉及行政管理工作维度。这一评价标准的缺失,不仅意味着忽略“教学”“管理”两肩挑教师在繁忙教学工作外对行政工作的投入与付出,而且关闭了学校其他专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提供后期保障服务人员参与职称评聘的大门。

  三、中小学管理岗位职称的初步构想

  要激发中小学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评价机制、努力完善现有教师职称体系、弥补隐性存在的职称缺位是关键。

  (一)关于名称

  笔者认为,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工作需要,在现有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的基础上,设立与专业技术职称并行的管理岗位职称,以尊重行政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同时规避其与一线教师在评职称问题上可能出现的利益摩擦与工作内耗。

  (二)层级设置

  与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相应,中小学管理岗位职称体系下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其中高级可进一步细化为副高和正高两个等级。初级、中级、副高和正高管理岗位的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二级师者”“一级师者”“高级师者”和“正高级师者”。因中小学管理岗位职称与技术岗位职称二者平行,故其内部等级设置可直接参照技术岗位职称。如,二级师者、一级师者、高级师者和正高级师者,分别与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相对应。其中,二级师者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为十一至十二级,一级师者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为八至十级,高级师者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为五至七级,正高级师者则为一至四级。

  (三)重要意义

  在现有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的基础上设置专门的中小学管理岗位职称,这一措施意义重大。它既是学校创新既有教育管理制度的具体表现,也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习书记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改革举措。在现有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的基础上设置专门的中小学管理岗位职称,通过同时维护学校一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权益,不仅让普通教师能够在一线安心教书育人,而且让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全心提供后勤服务,从而确保两股力量“在其位,谋好政”,形成合力,为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各自发挥应有的力量和作用。此外,设立中小学管理岗位职称,也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尤其是去行政化改革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让事业单位行政人员继续享受现有职级保障和晋级空间,在尽可能不触及他们既有利益、最大限度弱化改革阻力的同时,极大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朝管理专业化方向发展,自觉提升行政素养,有助于事业单位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群青,夏海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究[J].教育探索,2016(5):122-123.

  [2]高慧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特征与现状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6(6):26-27.

  [3]闫健敏.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17(2):19-20

  肖学平陈颖彦

上一篇:中学暑假作业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 下一篇: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