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6-19 10:56

  摘要:农业生产认同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观基础。本文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总体认同尚可,普遍认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贡献性,但对农业生产体面性认同较低。农村劳动力形成农业生产认同的社会心理路径包括农业传统和现代农业两条:传统农业村庄和对村庄有积极情感的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认同要高;来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村庄的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认同要高。因此,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和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参与式活动来加强农村劳动力对农业文化、农业生产的了解、认同和热爱。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中青年;农业生产认同;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的首要要求。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认同是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价值观基础,也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的内在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背景之下,城市居民普遍将农业视为“低收入职业”,将农民视为“低素质和低收入群体”,将农村视为“贫病积弱的落后地区”,很多农村居民在经济、社会、身份等领域受到诸多歧视[1],进而导致农村居民对自身和农业生产等多方面认同处于较低水平。那么,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认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对农业生产的认同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两个问题是关系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

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一、文献回顾

  农业生产认同是农业社区重要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对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提高农民凝聚力有积极的作用。部分研究者关注农民的社会认同。有研究指出,农民对自身职业认同相对较低,仅有一半左右甚至更低的农村居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2]。农村居民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认同相对较低,乡村适龄劳动力普遍表现出对“三农”认同度低,不愿从事农业劳动、不喜欢农村生活、不认同农民的身份,缺乏发展乡村的积极性[3]。农民认同较低给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愿意从事农业,而选择进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工作,除了外出务工较高的收入以外,对农业的认同则是影响中青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的观念因素。小农经济的传统让人普遍形成了农业“低效”和“低产”的刻板印象,农业劳动难以成为一项“体面的劳动”[4]。《农村统计年鉴2019》数据显示,2018年,5.6亿乡村人口中,2.88亿为农民工,2.0亿为农业从业者,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广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带来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维持了大量农村家庭的日常生计;另一方面,青壮年不再从事农业,一些农村土地撂荒严重,农村普遍出现了“老人农业”现象[5]。“老人农业”现象凸显了中青年农业劳动者紧缺的隐忧,使得农业发展遭遇劳动力瓶颈。

  二、理论视角与研究假设

  认同理论是一个综合分析身份及其认知的视角,吸收来自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视野,对群体偏见、刻板印象等领域有着充分的解释力[9]。社会学视阈下的认同通常指的是社会化的符号和角色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而心理学视阈下的认同则关注对自我认同的影响和形成过程。两个不同的视阈在Tajfel和Turner对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概念的阐述中就做了区分:个体认同是指对个人的认同作用,是个人特有的自我参照;而社会认同是指社会的认同作用,是由一个社会类别全体成员的自我描述[10]。尽管二者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周晓虹指出,个人认同可以为社会学的认同理论和心理学的认同理论提供对话的桥梁[11]。

  三、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课题组于2019—2020年在江苏省范围内组织了问卷调查。调查组在全省选取12个地级市,在抽取地级市后抽取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县,然后在抽取的涉农区县中抽取农村居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调研组在每个区县分别发放问卷80份,总共960份,回收有效调研问卷852份,回收率为88.75%。研究选取该调查数据中的年龄为16到59岁的中青年样本,剔除核心变量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有效中青年劳动力样本608份。

  2.变量设置

  因变量。对农业生产的认同通过3个问题来进行测量,分别向受访者询问农业生产重要性、农业生产体面性、农业生产贡献性3个方面的问题。其中,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和一般同意被赋值为1,比较同意赋值为2,非常同意赋值为3。对因变量的测量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通过直接累加的方式得到农业生产认同,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最终得到农业生产认同公因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提取1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5.796%。

  四、数据分析结果

  1.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认同

  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认同见表2。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认同均值为8.12分。各维度的农业生产认同得分中,农业生产贡献性得分最高,为2.86,农业生产重要性认同得分为2.77,农业生产体面性得分最低,为2.49。可见,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总体认同尚可,普遍认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贡献性,但是对农业生产体面性认同较低。

  2.农村劳动力农业生产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认同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研究建立了4个回归分析模型。模型1、2的因变量为农业生产认同公因子,采用OLS方法进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模型1只进入核心变量,模型2进入控制变量和核心变量。模型1的调整决定系数仅为0.109,模型2达到0.155。模型3、4的因变量为农业生产认同累加值,适用Ordinal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3的伪决定系数达0.153,模型4的伪决定系数为0.203。从模型的决定系数来看,核心变量的解释力尚可。

  五、结论与讨论

  1.结论

  基于江苏省中青年劳动力样本,对农村中青年关于农业生产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第一,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总体认同尚可,普遍认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贡献性,但是对农业生产的体面性认同较低。第二,传统农业因素和现代农业体系因素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生产认同有着积极的影响。传统农业村庄和对村庄有着强烈的积极情感的中青年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认同要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村庄受访者的认同要高。第三,传统农业因素和现代农业体系对农业生产认同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都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村庄情感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生产认同的各维度都有积极的影响。

  2.讨论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能够满足人们对粮食的日常需求,但不可忽视的是,农业还具有很多非商业功能。农业多功能性理论认为,农业所具有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包括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以及文化功能等[14]。推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农村的产业兴旺离不开农业人才和产业的可持续,农业产业兴旺的基础离不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性、重要性和体面性的认同。无论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15],还是老人农业,农业生产人才的流失是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因此,要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就要提高农村居民尤其是中青年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认同。

  参考文献:

  [1]王雄,郭忠华.公民身份视野下底层阶级的形成[J].浙江学刊,2013(3):115-121.

  [2]安海燕,洪名勇.民族地区农民的职业认同及其对农业投资的影响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7(9):55-58.

  [3]毛安然.赋权与认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价值激活农民主体性的路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67-76.

  [4]毛安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劳动体面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兰州学刊,2019(6):195-208.

  朱慧劼,姚兆余

上一篇:我国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历史、困境与路径 下一篇:古蔺县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推广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