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玉米茎秆抗倒能力影响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6-05 10:25

  摘要:以宏育236、翔玉998、加美2号为试验材料,田间设置6万、7万、8万、9万、10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和纯氮150、180、210、240、270kg/hm25个氮肥施用量,研究种植密度与氮肥用量对玉米茎节干物质积累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与推倒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为玉米密植抗倒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茎节单位茎长干物重及压碎强度的主要因素,单位茎长干物重随密度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压碎强度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单位茎长干重同时受到氮肥的影响,密度与氮肥间存在正向互作效应,当密度大于8万株/hm2时不可逆地降低。第3~5茎节的干物质积累对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有显著影响。第3~5茎节单位茎长干物重与第3节压碎强度可作为玉米抗倒性能评价指标,在密植高产栽培管理中,要重视延长下部叶片功能期,增加下部茎节干物质重量。

  关键词:玉米;密度;氮肥;基部茎节;抗倒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转变,玉米生产也有了新要求新目标,高产高效协同、增产增效并重成为现代玉米生产的新目标。机械化生产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1],与密植技术相结合,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2],提高玉米收益,因此密植机械化生产成为玉米现代生产技术体系的核心要素[3]。增加种植密度会增加玉米倒伏概率[4],玉米倒伏会给机械化收获造成阻碍[5],所以密植抗倒机理的研究对密植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发展和推广意义重大。

播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玉米茎秆抗倒能力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宏育236:2018年通过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审玉20180048),推广区域为东北玉米中熟区。株型紧凑,株高250.5cm,耐密品种,保苗密度可达75000~80000株/hm2[10]。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在吉林大学农业实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黑土,基本概况如表1所示。试验地春玉米生长季节逐月降雨量如图1所示。总降雨量为650.2mm,较常年平均降雨量(570.3mm)多14%。

  2结果与分析

  按照表2对试验因素各水平进行转换,模型建立均按此表转换,对各品种分别进行密度、氮肥双因素相关性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2.1密度、氮肥对单位茎长干物质重的影响

  对于宏育236,密度、施氮量及茎节的多元二次回归分析所拟合的回归方程为y=0.840+0.056x2-0.142x3+0.005x1x2+0.004x1x3-0.013x12-0.011x22+0.013x32(R2=0.809,F=75.966,P=0.000**),式中y为各测定时期下的平均单位茎长干物重,x1、x2、x3分别为密度、施氮量及茎节位。x2的系数大于零,说明增加施氮量有利于单位茎长干物质的积累。x3系数小于零,x1x3和x32的系数大于零,但x3影响最大,说明随着节位的上升,单位茎长干物重降低。交互项x1x2与x1x3的系数均大于零,表明密度与肥量和节位都有互相促进作用,x12和x22的系数均小于零,说明密度和施氮量过高均不利于单位茎长干物质的积累。3个因素对单位茎长干物质的影响顺序为密度>节位>施氮量。对方程进行降维,将x3设为零,得到单位茎长干物重的密度、氮肥二元回归方程:y=0.840+0.056x2+0.005x1x2-0.013x12-0.011x22(图2)。

  2.2密度、氮肥对压碎强度的影响

  如图6所示,宏育236,在抽雄期、灌浆期茎节压碎强度所拟合的方程均只含密度、节位因素,且均表现为负效应,而受氮肥影响不显著。但两个时期的方程R2值均小于0.5,说明宏育236茎节压碎强度主要由自身品种特性决定,受栽培管理措施影响较小。综合两个时期茎节压碎强度拟合的二次回归方程:y=255.772-2.414x12-4.175x22(R2=0.657,F=71.724,P=0.000**),其中y为两时期平均茎节压碎强度,x1、x2、x3分别为密度、氮肥及节位。表明茎节压碎强度与密度和氮肥均表现为负效应。

  3结论与讨论

  玉米茎秆有支持、贮藏和运输养分的作用,单位茎长干物重反映了茎秆干物质的积累情况,是判断玉米抗倒能力的重要指标,且随密度上升而下降,但各品种下降趋势有所差异[12,13]。本试验中,基部第3~5茎节的单位茎长干物重随节位上升显著降低。单位茎长干物重随密度、氮肥变化趋势均为开口向下二次曲线,不同品种受氮肥影响程度不一[14,15]。氮肥和密度间存在互相促进的作用,其中,密度的影响大于氮肥的影响,当密度大于8万株/hm2时,单位茎长干物重不可逆地降低。

  参考文献:

  [1]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等.实施密植高产机械化生产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J].作物杂志,2016(4):1-6.LiSK,WangKR,XieRZ,etal.Implementinghigherpopulationandfullmechanizationtechnologiestoachievehighyieldandhighefficiencyinmaizeproduction[J].Crops,2016(4):1-6.(inChinese)

  [2]陈国平,王荣焕,赵久然.玉米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模式及关键因素分析[J].玉米科学,2009,17(4):89-93.ChenGP,WangRH,ZhaoJR.Analysisonyieldstructuralmodelandkeyfactorsofmaizehigh-yieldplots[J].JournalofMaizeScienc?es,2009,17(4):89-93.(inChinese)

  [3]李少昆,王崇桃.玉米生产技术创新扩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李国恒,李绍伟,吴欣,等.玉米倒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农技推广,2010,26(3):42-43.LiGH,LiSW,WuX,etal.Analysisofthecausesofcornlodgingandpreventionmeasures[J].China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2010,26(3):42-43.(in

  伍舒悦,李秋祝,李文莹,崔正果,张玉

上一篇:MODISEVI江汉平原油菜和冬小麦种植信息研究 下一篇: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及其应用技术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