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4-10 09:59

  摘要: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绿色”和“发展”双重目的性。文章从系统观层面提炼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认为观念、产业、人才、科技和品牌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从认知理念、产业质量、人才素质、技术要素和品牌建设等角度分析了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倡导全社会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增加农业绿色发展资金投入、引导形成农业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和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管理监督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绿色发展;绿色农业;现状;问题

  一、引言

  夫农,天下之本也。农业的发展振兴事关国家繁荣稳定,事关全面小康社会顺利建成。40年改革硕果累累,但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忙而不富、农产多而不优,迫切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树立新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二、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特征和条件

  (一)内涵与特征

  农业绿色发展主要表现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分别以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来体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就是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农业为目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理念,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以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归纳来看,农业绿色发展有以下特征:

  (二)必要条件

  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从系统观的角度存在以下5个必要条件:首先,观念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主观能动性的科学含义,绿色发展的观念产生于人的主观意识,是改造客观存在,指导绿色生产实践的主导动力,决定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路;第二,产业是核心。农业绿色发展,必然以产业发展为主体,通过产业实现效益,并将其应用于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从而实现循环往复、逐步推广;第三,人才是基础。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劳动者、技术人员、农村基层管理者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第四,科技是支撑。创新是所有发展动力的源泉,科技始终引领人类文明向前,农业绿色发展对科技贡献力提出更高要求;最后,品牌是抓手。品牌是商品的符号,有区分同质产品、标称产品特性、带来产品溢价等多种功能,品牌是推动产业效益实现的有力抓手。三、现状及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以及水生生物保护等行动陆续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农业资源利用强度明显下降,水土资源保护制度基本建立,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均有所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正在逐步修复。目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

  四、思考和建议

  (一)倡导全社会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首先,倡导重视“三农”。通过知识宣讲、农旅文化、自然教育等手段提高公众对三农的认知。其次,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对低碳、节能、循环发展的认知,使绿色生产和消费成为自觉遵守的文明风尚。第三,宣传培育公共品牌。使生产者、消费者正确认识优质农产品的合理溢价,以品牌拉动市场推动发展。最后,强化诚信宣传教育。强调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与契约精神,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增加农业绿色发展的资金投入

  1.增加农业人才投资。首先,持续开展新型农民和“三农”人才培训,开发农民听得懂、用得上、学得会的实用教育手段并全面、持续、免费开展培训。充分发掘培养农村精英人物,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其次,要改善基层干部待遇,提供发展空间让人才留存下来。

  2.提高农业科研投入。增加对生产全过程绿色科技研发、转化和推广体系建设等科研投入,吸收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农业原理和技术体系,推广节水、生态、循环、立体农业等模式,探索出适宜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濛.国外绿色农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01):95-96.

  [2]周旗.我国绿色农业布局问题研究[J].人文地理,2004(01):43-44.

  [3]金光风.农业大国的富裕之路[J].农业经济问题,2000(01):27-31.

  [4]刘连馥.绿色农业的由来[J].中国报道,2007(03):94-97.

  焦翔

上一篇: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区域特征及评价 下一篇: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