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3-24 10:13
【摘要】会议摄影若想成功,摄影师需同时具备很多成功要素。所谓失败易成功难,会议摄影亦然。摄影师要想拍好会议摄影照片,就要不断提高摄影成功概率,就需重视并妥善处理会议摄影中的各种注意事项。笔者结合多年摄影实践经验,主要从五个方面对会议摄影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供初学者参考的目的。
【关键词】会议;摄影;摄影师;注意事项
会议摄影是对举办会议的场所、参加会议的人、会议展示的物以及会议的主要议程、活动等进行拍摄的过程。一般说来,初学者要把会议照片拍好,通常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摄影准备要充分
俗话说,有备无患。摄影师要把会议照片拍好,首先要把准备工作做好。准备工作越充分,成功就越有保障,有经验的摄影师会高度重视准备工作。会议摄影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会议流程、会议场地、使用器材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准备工作。
对会议流程的准备,摄影师应注意在接到拍摄任务后,要尽快与主办方主动取得联系,以明确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题、主要议程、会议持续时间、所有与会人数,包括重要参会人员的人数、姓名、性别、座次、发言时间及先后顺序等重要信息,以及有无指定拍摄点和特殊要求等等。若主办方有会议流程的,可直接索取,不明确的可再次联系确认。总之,摄影师应对会议的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对一些大型的重要会议,相关信息了解得越准确越详细越好。联系前,摄影师应拟好询问提纲,备好纸笔以便记录,也可采用录音方式记录。最后,摄影师应主动提醒并确认对方已保存自己的可靠联系方式,以防情况有变时主办方不能及时通知自己。
对使用器材的准备,摄影师应根据会议场地的大小及现场照明等具体情况来合理选择摄影器材。一些常见的摄影器材,主要包括机身、镜头、闪光灯、三脚架、快门线等等。摄影师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性能正常、便于携带、并且自己能熟练操作的摄影器材来进行拍摄。拍摄前,摄影师应重点检查相机和闪光灯的各项设置,尤其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摄影器材的一些常见功能和特殊功能的设置,比如单张拍摄、高速连拍、测光模式、曝光补偿功能等等。摄影师应注意关闭那些在拍摄会议照片时不用甚至忌用的特殊功能设置,如二次曝光功能、画面特殊效果等等。如果摄影器材曾经外借,归还后,摄影师在使用前更要详细检查其各项性能和设置。摄影师要通过操作和使用摄影器材,对摄影器材进行认真仔细检查,有故障的排除故障,确保一切正常。
二、会议主题要鲜明
会议主题鲜明,即要求会议摄影照片所要表现的会议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分明而确定。摄影师通过对会议的拍摄,形成一系列会议照片,目的是明确表达会议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简言之,就是“某时某地发生了某事”,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大要素。说到这,读者也许不难想到,会议摄影本质是利用图片这种视觉语言对会议来进行直观描述。至于描述得清不清楚、生不生动、形不形象、吸不吸引人,考验的则是摄影师的硬功夫、真本领。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从摄影的角度对会议进行简单分类,看看不同类型的会议如何突出主题,这样的研究有利于形成该类会议摄影的普遍规律。首先,根据会议规模、会场空间大小、与会人数等情况,我们可以将会议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会议;按会议举办场所的空间特点、私密性及开放程度等,可以把会议分为室内会议和室外会议。会议的规模、大小不同,会议现场照片的拍摄距离、调焦距离、景深等都有所不同,但对会议现场要表现全貌的要求不变,拍摄时景别以远景、全景为主,对于个别小型室内会议,由于受到空间限制,可能会以中景、近景为主。对于室内或室外会议的分类,一般对会议主题的表达,差别不大,拍摄时受影响的主要是摄影用光的不同,这里不再赘述。
三、取景构图要巧妙
为保证会议照片的出片率,摄影师在快速抓拍时,画面构图一般不宜太满,应尽量留有余地以便后期剪裁。在拍摄会议现场照片时,摄影师应注意画面的透视关系,尤其是对水平或垂直线条的处理,拍摄建筑物一般不得歪斜。在拍摄会议人物照片时,为防止影像严重变形,摄影师在使用广角镜头时,不宜距离过近或角度过仰,一般宜选择标准或长焦镜头进行平拍。拍摄时,为避开话筒、水杯、笔记本电脑屏幕等对人物面部的遮挡,宜采用斜侧面拍摄。当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摄影师可与被摄人物保持相对较远的距离,这样不会对会议或被摄人物形成过多的干扰,且由于相距较远,被摄人物一般也不会感到过度紧张或不适,易得到背景简化、主体突出、人物形象生动且表情自然的影像。在拍摄人物特写照片时,摄影师应注意一般不能只拍人物头部,要拍人物半身像,拍摄时应注意拍摄时机的选择,以防得到表情夸张甚至严重变形等丑化人物形象的照片。摄影师在拍摄人物侧面照时,一般应注意在被摄主体视线的前方适当留白,否则画面显得沉闷压抑。摄影师在拍摄会议多人照片时,还应注意被摄人物主次分明,注意主体与陪体位置关系的处理,力求主体突出、画面均衡,忌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在拍摄会议合影照片时,摄影师应根据合影人数的多少和拍摄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队形,重新排列好每个人的拍摄位置。拍照前,摄影师首先要留心观察整个队形是否紧凑、整齐、美观,其次要看被摄人物前后排有无明显的面部遮挡,一旦发现有不合适的情况,要及时快速进行调整。对于着制式服装拍摄的,摄影师还要注意每个成员的举止仪表等应尽量与照片的整体风格相一致,宜显庄重、大方、得体。会议合影照片的拍摄,一般以正面构图最为常见,拍摄时画面四周要留有余地,“上宽下窄”以便放大时进行二次调整。
四、抓拍摆拍要灵活
在会议摄影中,摄影师要根据会议的不同阶段性特点,合理统筹安排,迅速完成拍摄。拍摄时,摄影师要善于处理好抓拍与摆拍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抓为主,抓摆结合,灵活处置。
抓拍,往往更强调摄影师要客观还原历史真实,强调摄影师对被摄对象的不干涉、不引导、不影响。有时,摄影师为了更好地表现会议现场氛围,为了更好地还原现场光线,必要时连闪光灯都要慎用。摆拍,则侧重于摄影师对被摄对象的引导、布置等人为因素的安排,不但包括摄影师对被摄人物的动作、姿态,有时甚至还包括服装、造型等方面的安排和设计,此外,还包括摄影师对人物环境的人为处理以及用光的配置等等。一般情况,摆拍在会议摄影中用得极少、程度也极轻。但在会议摄影中,摄影师要想完全不影响被摄对象,几乎是不可能的。自从被摄对象注意到摄影师或摄影器材出现在会场上的那一刻起,摄影师就对被摄对象有了微妙的影响,只是作用有大有小,程度各不相同,因人而异罢了。所以,在会议摄影中,摄影师绝对不影响被摄对象,一般是不存在的,除非被摄对象确实处于高度忘我的境地而恰巧被摄影师抓拍到。当然,在会议摄影中,除了对会议合影照片的拍摄以外,完全的摆拍也是不可能的,更是被禁止的。在会议摄影中,虽然拍摄会议合影照片常常以摆拍为主,但摆中有抓;而对于其他会议照片的拍摄,则以抓拍为主、抓中有摆。所以,对抓拍,不能绝对化;对摆拍,也不能一味地排斥、否决。在会议摄影中,摄影师不能一味只认抓拍,完全否定摆拍;更不能只会摆拍,不擅抓拍。摆拍与抓拍,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后期处理要适当
会议照片一旦以新闻形式发稿,便具有新闻照片所具有的共同特性:真实性、新鲜性。就真实性而言,摄影师从前期拍摄到后期修改,都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原则。摄影师在对会议照片的后期处理中,一般仅限于对照片名称、格式、大小、分辨率等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对照片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锐度、横竖画幅甚至小的畸变等进行适当地修改。修改时修改幅度要小,具体衡量标准要以能客观反映会议的真实性为尺度。但无论怎样修改,都不得对画面的内容进行更改,如主体人物、环境、背景等,以免照片缺乏真实性和可信性。比如增加或删除画面部分相关内容、置换画面背景环境乃至增减主体人物等等,都是不被允许、也是严厉禁止的。若摄影师故意隐藏或歪曲客观事实,甚至凭空捏造事实,摄影师就严重丧失了新闻道德和职业底线,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可信性更无从谈起。所以,摄影师应从源头上树立法治观念,恪守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则,强化思想意识,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制止、反对假新闻,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对于会议合影照片,由于其使用的目的与其他当作新闻照片发稿的会议照片略有不同,故其对摄影师在后期处理过程中的要求也略有不同。摄影师在后期处理会议合影照片时,首先要重视合影照片的挑选工作。挑选照片时,摄影师要注意每个被摄人员的外貌、形象、表情,不能有明显遮挡、闭眼、打哈欠等情况,宜选出最佳的一张再进行精细调整,调整的范围和幅度可略大一些。
六、结语
在会议摄影中,摄影师要拍好会议照片,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方面面。对于初学者而言,在会议摄影前能做到摄影准备充分,非常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成功了一半。在进行会议摄影时,初学者如果能使拍摄的照片主体突出、主题鲜明,就能把会议说得清楚讲得明白,还能吸引读者;若拍摄时能尝试运用多种拍摄方法、灵活巧妙构图,就能达到展示画面不同拍摄效果的目的;若能以抓拍为主,抓摆结合,拍出的照片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性、现场感,使人身临其境;在后期图像处理过程中,若能审慎做到准确、适当修改,杜绝修改过度、虚假和失真,就能保证会议照片应有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初学者能有意做好会议摄影这五个方面的工作,离成功就更进了一步。
【参考文献】
[1]张燕芹.会议摄影三大步骤及方法技巧[J].办公室业务,2019(2):94-96.
[2]王从启.“抓拍”:新闻摄影的关键所在[J].新闻世界,2012(8):243-244.
张燕芹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