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3-24 10:04
【摘要】近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室不断出现重大事故,造成重大财产、人员损失,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化学实验的安全警钟。事故并非化学实验的必然产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实验安全实质是药性与人性的较量,核心是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和科学管理。
【关键词】化学实验;安全;管理
化学因实验而建立,又因实验而不断发展。高校化学课堂离不开实验,而且是化学实验的主阵地。近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室不断出现重大事故,造成重大财产、人员损失,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化学实验的安全警钟。可以说,自从人类开始化学实验,安全事故就如影随形,从来没有彻底消灭过。那么,化学实验能不能避免事故,确保安全?答案是肯定的。前提是要有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和科学管理。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总体状况是好的,但随着高校化学实验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探索未知性实验的增多,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也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高校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日渐突显。由于高校实验室中存有大量的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和压力容器,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关联度相对很高,往往是火灾引起压力容器的爆炸、压力容器的爆炸引起火灾、火灾和爆炸交织在一起,事故危害性极大,事故给生命及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对校园安全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2018年,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发生112起典型事故,共造成12人死亡、84人中毒或受伤。其中火灾和爆炸性事故发生居多,分别占总事故的52%和29%,占总比例的81%,火灾事故和爆炸事故经常会伴随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是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角,这与实验室使用较多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有关,有些实验要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进行,由于违规操作或操作不当,会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安全教育缺失。学校教育重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但部分高校只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授,致使多数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遇到实验操作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学校有关人员未及时制止实验者的错误可能会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例如,2016年9月,上海某高校实验室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当,致使1名学生眼部因化学药品的灼烧而遭受重伤。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差,缺少自救和救助他人的能力。事故发生后,由于不科学的自救而扩大伤情,酿成不良后果。
(二)实验室安全建设投入不足。部分高校实验室实验设备陈旧,操作不方便,电路老化,有毒有害气体的通风系统不合理,废液处理设施没有及时更新以应对具体情况。部分高校实验室缺少最基本的消防器材。由于高校扩招幅度较大,很多高校实验室整体规模和生均面积不足,致使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学生拥堵在实验室内无法仔细看清教师的实验操作,从而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差甚至实验失败等一系列问题。
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每学期开学后安排一周时间对申请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模拟考试,对于考试过关的人员才允许进入化学实验室。定期举办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加强对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定期考查实验操作人员与实验安全有关的理论知识,编写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利用小广播、板报等向广大师生传播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和科学管理。要想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必先提高每个人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消防培训和演练,教会教师和学生熟练使用消防器材以应对火灾等安全隐患。另外,对不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二)加大对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投入。高校应加大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投入,及时更换处理老化的实验室电路,更新补充实验室仪器设备。加大对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得实验室规模和生均面积符合本专业的行业标准。建设专门的实验室药品保管室,根据药品的保存需求将实验药品摆置在安全合理的设备内。加强对实验室水电和通风设施的定期维修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贺蕾,廖婵娟,卢丽丽,等.112起高校实验室事故分析统计[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7,47(2):49-53.
[2]晏锦,马强.构建保障制度落实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07-210.
[3]董继业,马参国,傅贵,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行为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0):258-261.
李素清
上一篇:档案安全保障管理机制的构建探讨 下一篇: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对策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