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网络热点事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12-15 10:05

  【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很多热点事件产生的负能量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热点事件的特点和青年学生对此类事件应对的特点,重点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探索,以期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网络;热点事件;思想教育

  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为人们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情感提供了便捷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新的传播平台丰富自己的生活​‍‌‍​‍‌‍‌‍​‍​‍‌‍​‍‌‍​‍​‍‌‍​‍‌​‍​‍​‍‌‍​‍​‍​‍‌‍‌‍‌‍‌‍​‍‌‍​‍​​‍​‍​‍​‍​‍​‍​‍‌‍​‍‌‍​‍‌‍‌‍‌‍​。然而自媒体信息传播远不如传统媒体那么规范,各种社会事件不经审查就发布出来并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很多负面信息充斥着网络世界,而大学生群体对于这类网络热点事件难免会被动接受、盲目相信甚至主动点赞、评论、转发,成为一股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网络热点事件出现时,如何恰当地抓住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浅析如何运用网络热点事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网络热点事件的特点

  (一)事件发生的偶然性

  在智能手机普及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的每一部手机都是一个媒体发布点,自媒体时代,QQ群、微信群、微博、知乎、抖音、快手等各种即时信息传播工具为社会事件的公开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手段。因此,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情都有可能被人即时传播到网络世界,而标题党的刻意引导又会使这类事件迅速引起大众关注,在网民的主动点赞、推送和转发下,本不起眼的一个事件有可能瞬时爆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传播速度迅猛,传播范围广

  社会事件一旦在网络上形成热点,就会极速传播。事件本身本来可能只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有关,但是经过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刻意引导和曲解,事件很快会成为大众发泄不满情绪的导火索,这时舆论就偏离了应有的正常方向,不明就里的人们会在突然被激发的情绪调动下大量转发和评论,于是事态的发展变得失控。

  二、青年学生应对网络热点事件的特点

  首先,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张扬个性,重视个人的存在感,强烈期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和肯定,因此面对网络热点事件时往往急于表态,而缺乏全面的、深入细致的思考,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甚至曲解事件,再加上某些人的错误引导,他们对事件的认识会严重偏离事实。

  其次,年轻人为了表明自己的特点,喜欢标新立异,所以越是与传统认知和大众认知不同的观点、看法,越是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或者说只有那些与社会主流观点不一致的看法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才是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认知上的偏差,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最后,大学生群体的生活除了学习就是娱乐,一旦出现社会热点问题,他们往往表现得非常主动积极,会投入相当大的热情和兴趣去关注事件的走向,作为网络的生力军,他们也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评论事件、激扬文字,以期使热点事件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三、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抢占先机,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捕捉时机的敏锐意识、把握时机的育人能力,学会利用有利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比如2019年7月湖南衡阳酒店门前发生的一起打人事件,网络上传播的热点是“警察当街打人”,网络的关注点在执法者警察这个身份上。而10天后的官方调查通报才揭开了事实的真相,是被打者贺某行为不检点且动手在先。这类事件之所以会成为网络关注的热点,主要是因为行政执法问题一直是社会敏感问题。那么即使事件真相没有明确之前,我们同样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至少可以让学生明确几个认识:如何看待所谓的视频“真相”?如何辨别真假当事人、知情者?如何对待可能是断章取义的说法?如何理性地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如何看待社会上的公平正义问题?

  (二)抓住契机,把热点事件变成教育的鲜活案例

  通常我们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论、个性、性格、心理等方面。网络上的社会热点事件很多都是最生动的教育案例。2018年8月27日苏州昆山一宝马车主砍人被反杀,这一网络热点事件可以涉及到的教育论题非常丰富。比如如何认识个性?如何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和生活矛盾?如何正视心理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不仅使理论落到实处,也会使理论极具说服力,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接受理论并且能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

  参考文献:

  [1]李晓.浅析舆论热点事件中的网络群体特征[J].视听,2020(02):153-154.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02):4-5.

  作者文/董立国

上一篇:基于课程思政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设计研究 下一篇: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