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和运行模式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10-09 09:08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突显,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全面打响。2018年,生态环境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得到进一步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普遍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能够长期运营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和运行模式,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运行模式

  引言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复杂程度进一步提升。然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并没有跟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困扰社会各界。农村环保意识差,生活污水的排放一般以方便为主,随意直排。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的问题治理亟待解决。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和运行模式

  1农村生活污水现状

  1.1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农村经济状况差,没有足够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很多地区根本没有污水收集系统,即使有农村排水系统的农村排水系统也是建立随意,生活污水随处排放,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

  1.2农村生活污水不连续排放

  农村生活污水通常来自于村民做饭、洗漱或者大小便时的排放,主要来源于洗漱用水、餐厨用水和粪便污水。从这些生活污水来源可以发现,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通常是不连续的。

  2农村生活污水早期处理办法

  农村生活污水早期的处理只是针对粪便的处理,通过茅房收集粪便,作为农作物肥料。由于茅房占地、难闻等不利条件,室内厕所和化粪池出现了。粪便利用生物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化粪池进行沉淀和生化处理,利用发酵菌种对粪便长时间生物发酵,可以有效避免有害菌中的危害,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方法,同时发酵后的粪便还可以作为农作物肥料使用。但是,化粪池不能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长期污染得不到有效处理,对环境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长此以往,河流、湖泊、地下水都会受到污染,甚至可能造成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最终影响饮用水和农作物安全,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3农村生活污水现行治理方案

  3.1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量大,污染物浓度低水,污染物单一,利于回收利用。主要污染物是氮、磷,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滋生细菌和病毒。

  3.2农村生活污水的简易处理方式

  农村生活污水普遍处理方式是采用生物一体化处理装备进行处理,收集化粪池和管网收集的生活污水,进入生物一体化处理装备,通过酸化水解、氧化处理,分解有机物,过滤净化。生物一体化处理装备包括生化区、两层物理过滤层,经过生化处理后,通常能够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

  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资和运营模式

  4.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资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政府。采用沼气池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需要政府投入资金帮助农民们建立好沼气池,并做好后期的运行维护工作。政府不仅需要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设施上投入,还有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宣传和引导,促进农民积极主动投入到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中。

  4.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营运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不在于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立,而是在于后期的运营和监管。通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和监管都是由政府进行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维护水平偏低,运营成本偏高,不但增加财政负担,而且不利于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社会效益发挥不到位。因此,政府应当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第三方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运行和维护。政府部门可以对第三方的运营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促进农村生活污水长期有效治理。

  5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负责的工程,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部门不但要高度重视、正确引导,而且不能急功近利、盲目治理,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地制宜,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宜居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郝目远,马宁,刘操,王帅,王培京,傅金祥.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宜模式研究[J].北京水务,2019(01):20-24.

  [2]姜云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较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09):61+63.

  [3]李志坤.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08):53-54.

  作者郭惠芬1任万福2

  推荐阅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多元性评价探讨 下一篇:水闸施工管理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