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9-28 09:10

  摘要:研究生二级管理制度在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模式中,逐渐受到各高校认可。二级管理制度可以更大更有效的发挥学生团体、学院和研究生院的作用。不但有利于学院及导师直接与研究生保持较紧密的联系,提高对研究生的管理效率,有利于院系管理人员发挥自主管理功能,更有利于学科及专业的发展及壮大。

  关键词:二级管理;学院;研究生院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改进和加强管理模式,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是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实施院校的二级管理便是在此探索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管理方式,旨在更好地发挥管理者的作用,提高在校研究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创造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高科技、高水平的人才。

浅析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现状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两种管理模式:第一种是集约式的管理模式,即研究生院模式。由学校统一制定各学院、各专业研究生的每个培养环节的实施方案,统筹管理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成绩及日常事务。第二种是松散式管理模式,即二级管理模式。此种管理模式中,以院系和导师的管理为主。研究生院(部)的职能主要变为根据上级和学校的宏观决策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制定研究生基本管理条例,并与研究生培养的职能部门保持联系,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院系及导师根据研究生院的管理方向及目标,结合学院及专业特色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指导学生的日常培养及管理工作[1]。

  二、研究生二级管理的重要性

  1.优化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实施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既可以使学校研究生院的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和讨论研究生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又因为学院及导师成为研究生管理和培养的主体,能够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院内部各种教学资源与人才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2.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创新。我国研究生总人数迅速增加。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需要我们开拓一条适合当代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的创新之路。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的改革创新,不仅是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创新,同时管理模式也应实施创新[2]。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各个学院可以在整个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大框架下,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根据学院学科建设的需求和特点,确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招生方案、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管理方式等,从而能更好地强化学院及学科优势,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提高研究生二级管理水平的影响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研究生二级管理队伍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院研究生管理的水平。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给出如下两点建议:第一,建立一支高质量、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队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业务能力及政治素质,增强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第二,大胆选拔人才补充研究生管理队伍。研究生专职、兼职辅导员均为研究生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完善规章制度,转变管理职能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善,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位研究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研究生的科学水平、文化素质及学术道德水平。研究生院要从宏观角度制定相关的制度及条例,保证内部沟通顺畅,面向学院时注意信息整合,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修订各项管理规定,使研究生培养过程有章可循,尽量避免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逐步将工作定位于宏观的管理和规划。学院应在研究生院的领导下,保持一定的自主权,根据学院学科设置情况、研究生具体培养情况,创造性地制定适应本院发展的办法及条例,认真总结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优势及不足。

  参考文献

  [1]钱沁瑛.论研究生培养教育的二级管理模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0):101-103.

  [2]杨舟,肖苏,班振威.新形势下关于研究生二级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育管理,2017(6):24-25.

  [3]王青霞,赵会茹.研究生培养校、院二级管理模式[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10):127-129.

  [4]赵阳.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7(6):43-44.

  作者丛碧辉严文娟周兴华

  

上一篇: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节能设计探讨 下一篇:试析电力营销管理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