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8-29 09:55
摘 要院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尤其在新技术、物流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逐渐完善。 农产品流通推动了我国农村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农产品流通发展体系仍存有许多问题。如何解决农产品流通现存的问 题,使之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是目前农产品流通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院农产品流通;农业经济发展;流通问题;发展措施
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中的商品部分,通过买卖的 形式实现从农业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的一种经济活 动。农产品流通包括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一 系列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农产品顺利快速的以较低的成 本从生产者手中最终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一直以来,农 产品流通都是农业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下,流通决定生产,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没 有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快速的流通渠道,将导致农产 品流通不畅,从而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利益增 长和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流通对繁荣农村市场, 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
1 农产品流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流通模式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 重要因素,如何加快农产品流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变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 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能够拓宽农业市场范围,提升农产 品价格,提高农民收益,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1 保证农产品的价值
流通技术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减少了农产品 到达消费者的时间,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减少了农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做到了农产品的保值增值,维 护了生产者和流通者的利益。农产品流通是我国农村经 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业流通技术正在为我国农产 品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提供重要保障,这将拓宽我国 农产品的销售网络。农产品流通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农村 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将给农村经济带来更好的 发展前景。
1.2 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成本核算已经越 来越重视,农产品流通技术的发展对农产品价格产生着 重要影响,科学的设置农产品批发、物流配送、终端销售 等流通设施是降低流通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 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是降低农产品价格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的管 理,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
2 农产品流通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农产品流 通骨干网络基本形成,流通效率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流 通总额逐年递增,但占全部流通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在下降, 由 2010 年的 10.76%降低到 2018 年的 2.11%,这表明我国 物流行业整体发展较快,而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来说较为 缓慢。但同时,由于我国农产品上行起步较晚,农产品流通 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产后重视程度不够袁导致农产品等级低
与国外不同,我国农业多重视产前、产中服务,而对 产后重视不足。目前,我国农业产前的苗木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收获等技术已相对成熟,而对于采后的流通、 保鲜等环节则相对薄弱。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季节 性影响大、流通储存要求高。据调查,近年来,日本鲜活农 产品已普遍采用从采后预冷、整理、储藏、冷冻、运输等规 范配套的供应链一体化协调运作的流通,产后的商品化 处理几乎达到了 100%。日本农产品采后加工比例在 60% 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至少可增加 2~3 倍[2,3]。但我国当前果 品加工率只有 10%(世界平均水平为 30%);我国肉类加 工率只有 17%(发达国家达到 60%)。此外,我国 60%以 上的加工副产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因农产品加工业发 展滞后引起储藏、保鲜、包装、分级和商品化处理能力不 足,导致每年农业产后损失约 3 000 亿元。农产品产值 低,分级、分类、初加工等能力较弱,这些都导致了农产品 的等级较低,限制了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2.2 基础设施落后袁导致流通不畅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农 产品流通业的发展。流通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2.2.1 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尚不健全 信息是农产品流通的神经系统,从产前、产中到产后 的储存、运输、加工及销售每一个环节的流通信息都需要 及时处理,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 完成复杂的农产品流通活动。目前,我国农村农户居住分 散,农业信息网络尚不健全,沟通渠道不畅,缺乏有效的 信息传递渠道。大多数农产品流通企业在仓储、运输、配 送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 调度、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服务。国家相 关部门虽然陆续推进了很多农村物流工程,农业部、商务 部、工信部、供销社等设立了具体的项目,比如超市下乡、 万村千乡工程、冷链物流规划等,但总体看,由于信息滞 后,成效不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4] 。主 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农村分布太分散,沟通渠 道不畅,许多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 明显滞后。其次是传统媒体发布农产品信息太少,农业信 息网络不健全,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农户市场信息不通畅, 出现交易主体多样化,交易环节多,有效信息少等现象。
2.2.2 流通设施简陋 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比较落后,据统计,有 90%的 公路未达到等级公路标准,不仅路况堪忧,还遍地设卡。 冷藏的火车只有 2%,易腐货物铁路冷藏运输率只有 20%~30%,这使得流通成本大幅上升、速度缓慢,限制了 农产品的有效流动。另外,因缺乏现代信息技术而导致的 产品运输信息不能及时传达,供销脱节现象时常发生。农 产品流通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不仅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而且成为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5]。相对于城市电 子商务和工业品电子商务而言,目前农村流通终端大都 不到村,加之农产品流通速度要求高或需采用保鲜技术, 损耗多,流通运输成本较高,妨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展。
2.2.3 冷链流通发展较慢 冷链流通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 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 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随 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冷链流通需求日趋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冷链流 通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冷 链流通行业还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专业化水平不高、有效监管不足等问题,冷链流通一直是 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短板[6]。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果 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 22%、34%、41%, 冷藏运输率分别为 35%、57%、69%,大部分生鲜产品仍 在常温下流通。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易腐食品冷 藏运输率超过 90%,冷链流通率高达 95%~98%[7]。
3 农产品流通发展对策
3.1 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推动传统零售 网点升级改造,拓展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功能,优化农村商 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品质;鼓励发展连锁 化经营和共同配送,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同时, 还将加快补齐冷链流通基础设施等短板,提高农产品标 准化水平,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流通配送体系,推动解 决“最先一公里”的难点问题,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 乡的流通渠道。
3.2 加强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袁发展
冷链配套技术 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就是要探索 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流通损耗、 降低流通成本”的问题。在探索社区配送全程冷链流通 方面,有的地方企业探索在产地源头建立农产品低温保 鲜库。农产品经过预冷保鲜后,用冷藏车运送到社区冷 链工作站[13,14]。社区工作站配备专业商用冷链系统,实时 监控温度,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程冷链。下 一步,商务部将围绕提升农产品冷链流通现代化水平,建立 健全农产品产后服务体系,从产地集配中心、冷库等商品化 处理设施入手,推动农产品在田头就变成标准化的高附加 值商品,把农产品产业链增值更多留在乡村、惠及农民。
参考文献院
[1] 张贵友, 詹和平, 朱静. 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影 响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1(2): 23-26.
[2] 李静, 盖志毅. 日本农产品“地产地消”流通模式对中国农 产品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的启示 [J]. 世界农业, 2015, 3(1): 85-86.
[3] 薛建强. 中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比较与选择研究 [D]. 吉林: 东北财经大学, 2014.
[4] 王伟. 浅谈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下采购模式研究 [J]. 中 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18): 199-200.
作者王春燕 1 ,赵长盛 2*,东莎莎 1 ,苏娟 1 ,任子钰 3
推荐阅读:农产品加工发表论文版面费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