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15 11:42
摘要 解析了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以及展开生态农业旅游的意义,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镇江生态农业旅游展开的优势、劣势、机遇和要挟中止了分析,指出其优势在于自然条件优越且物种丰厚,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丰厚,地理位置优越;劣势在于展开水平低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民技术水平低、运营和技术人才缺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机遇在于政策扶持,宁镇扬旅游区域的共同展开;要挟在于观念落后,运营次第缺乏规范性。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镇江生态农业旅游的展开对策,强调其应调整产业结构,维护环境;科学规划及分区,加强政府管理;整合山水组合优势,促进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展开;规划生态农业资源,创新旅游产品。
关键词 生态农业旅游;SOWT分析;展开战略;镇江
关于生态农业旅游的论文范文还有农业论文发表循环经济视角下生态农业旅游,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 生态农业旅游的涵义
1.1 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 生态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产业,主要是以生态农业资源为依托,将农业消费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在一同的体验式活动,方式上属于生态旅游的一种。国外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已有很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我国末尾展开农业旅游。有规划的生态农业旅游展开至今,内涵越来越深化,方式也越来越丰厚,展开趋于成熟。如今,农业旅游线路是很多旅游社的主打产品,城市化的加速展开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认同并接受这种旅游方式。生态农业旅游因此成为旅游业展开的新热点,也是需求不时创新和开掘的新的旅游资源。
1.2 展开生态农业旅游的意义 ①生态效益。可以控制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增强农业抗灾、减灾才干,添加绿空中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型农业的展开,营建人与环境谐和展开的氛围。②经济效益。推进地方经济展开,促进农民增收。展开生态农业旅游使农民“农闲不闲”,增收自然有了保证。使用丰厚的农业资源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拉动外地经济展开。③社会效益。丰厚周边地域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发扬示范导向作用,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休息力失业。
2 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厚。镇江属于北亚热带季习尚候区,年日照时数2050~2150h,历年无霜期225~235d,年降水量1020~1070mm,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四季清楚,温、光、水资源比较丰厚,有利于种植业和饲养业的展开。镇江位于暖温带季习尚候向亚热带季习尚候的过渡地带,气候平和湿润,既有利于自然植被的繁衍与演潜,又有利于南方与北方种属的交流。在重生代中,植物的演化历史又未因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影响而中缀,所以,外地的生物资源,特别是植物资源比较丰厚,多种暖、湿带和亚热带的植物都能生长。镇江的主要地理外形有滨江湿地与丘陵山区两大类,皆生长着丰厚的物种(表1)。滨江湿地 浮游植物 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等水生高植物金鱼藻、黑藻、狐尾藻、满江红、槐叶萍、芦苇、慈姑、节节菜等鱼类 鳗鲡、鲥鱼、松江鲈鱼、中华鲟等浮游动物 多毛纲、寡毛纲、蛭纲、腹足纲、昆虫纲、甲虫纲等鸟类 留鸟、夏候鸟、古北种等丘陵山区 鲜果茶类 葡萄、桃、梨、草莓、桑椹、板栗、银杏、茶叶蔬菜类 丝瓜、芦蒿、食用竹、香椿、香菇、木耳、蕨菜花卉苗木类绿化苗木、彩叶苗木、景观花卉禽畜类 鸭、鹅、奶牛、山羊。 大学生就业指导
2.1.1.1 滨江湿地。长江镇江段的滨江湿地域域内具有丰厚的生态原生资源和生态活力。该段水域属于长江下游水系鱼区,共有鱼类90余种,包括13目25科。浮游动物有107种,其中原生动物约占30.00%,共36种。鸟类单一,共有111种,分属于16目34科。浮游植物有8门141属169种,其中特征种类如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等。水生初等植物有34科56属74种,其中沉水植物占21.62%,浮水植物占27.02%,挺水和湿生植物占51.35%[1]。2.1.1.2 丘陵山区。镇江丘陵山区总面积2651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8.98%,镇江丘陵山区乡镇39个,占58.20%;农业人口110万,占63.20%。丘陵山区耕地总面积8.35万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3.00%。在土地总面积中按类型划分:低山总面积占9.80%,有2.51万hm2 ;丘陵面积占2.30%,有0.59万hm2;岗空中积占63.45%,有16.25万hm2 ;平原面积占24.45%,有6.26万hm 2。目前,主要农产品年产量区分为:粮食100.00万t,油菜籽8.50万t,蔬菜72.00万t,名特茶1.20万t,应时鲜果1.90万t,肉类8.70万t,水产品7.40万t[2]。
2.1.2 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丰厚。镇江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相对丰厚。镇江所处地域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消费,其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主要盛产水稻、小麦、油菜、蚕桑、茶叶、多种瓜果蔬菜以及各种海水产品和畜牧产品,其中,恒顺香醋、镇江肴肉、东乡羊肉、扬中河豚等在历史上就享有盛名。镇江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辉映的共同优势,拥有国度、省、市级自然维护区,风光名胜区,全国白色旅游景点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重点开放寺观和森林公园等几十处。丰厚的自然景观资源是镇江展开生态旅游并以之为新的支柱产业的物质条件,而丰厚的历史文明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城市层次,强化城市生命力。为了使镇江旅游资源有一定的附存物,愈加便于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展开,根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可以将镇江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划分为以下5大主类、12个亚类、26个基本类(表2)。自然景色 山地林业景观 山地树林植被垂直景观农业景观 丘陵农田景色及物候景观滨江湿地景观 滨江湿地生物种群及渔业劳作场景现代农业产农作物科技示 无机农业观光园区地旅游地 范园区 优质茶叶科技示范园中草药科技示范园景观植物园科技示范园蔬果园及茶园 丝瓜、芦蒿、食用竹、香椿、西红柿、香菇、木耳、蕨菜等特征蔬菜基地经济林果特征劣种茶园畜牧场(园)奶牛、山羊、兔、鸭、鹅等禽畜牧基地花卉苗木园 花卉种植园大型苗圃农事活动 农贸活动 鱼市、果市、花市等农作活动 耕作、灌溉、修剪等农产品制造加工农业物产 果品药材 干鲜果品、名茶名贵药材小吃佳肴 风味小吃乡土菜系民俗文明 官方风俗 岁时节日宗教活动与庙会官方集会官方艺术民居建筑泥叫叫、戏服、汉白玉插屏等官方工艺品
2.2 劣势分析 农业论文范例
2.2.1 展开水平低,产品同质化严重。镇江很多生态农业资源都以“农家乐”的方式出现,这些“农家乐”大部分还处在展开初期。大多生态农业资源在城市周边,地域地貌、人文环境、历史传承也类似,加上面向同类市场,运营方式单一,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在所难免,产品同质化严重,加上很多资源缺乏合理的规划开发,各类生态农业旅游点的展开水平良莠不齐。部分运营者出于自身利益的思索,住房乱搭乱建,污水、渣滓乱倒乱扔,并中止恶性价钱竞争,冒充伪劣商品随处可见,使得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违犯了生态农业旅游的本意。因此,生态农业旅游要很好地展开,首先要做到科学规划,注重品牌树立,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表现差异性,突出特征。
2.2.2 农民技术水平低,运营和技术人才缺乏。镇江茅山老区和赤山区是文明水平较低的地域,群众大多以务农为主,安于自给自足的温饱型经济。这些地域的农民对外联络少、行家能手少、文明水平又低,给农业展开和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地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构成很大难度。由于地域偏远,农业科技人才,如水产和林果专业人员较为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与农业旅游的展开。
3 对策分析 硕士论文指导
3.1 调整产业结构,维护环境 树立生态农业示范县,处置突出的生态环境成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添加环保基础设备的投入,加强节能减排义务,深化展开乡村生态环境树立,控制乡村面源污染,优化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功用布局,经过一批重点工程的树立,片面改善镇江生态环境质量,使各项目的抵达国度生态市树立标准[4]。片面遏制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行为,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健全城乡复合生态系统,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树立循环经济体系,花大力气创建生态市,构成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展开的格式。
3.2 科学规划及分区,加强政府管理 镇江生态农业旅游还处在展开初期,各类乡村旅游点的展开水平良莠不齐。随着生态农业旅游展开各种矛盾和成果的发作,需求加强指点,中止科学规划与管理。依据生态农业环境、全郊区域开发布局及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差别,对镇江生态农业资源中止分区(表3)。 生态农业旅游展开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义务,触及多种产业政策的衔接,必需进一步开拓思绪,整合资源,构成合力,共同推进。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出台强有力的帮扶政策。扶持引导有基础,有特征的镇、村设立旅游办公室,直接参与外地生态农业旅游展开项目的规划、树立、管理等,整合旅游资源。设立生态农业旅游展开专项资金,关于生态农业旅游重点项目的基础设备和功用设备的树立等,政府予以有效的贴息或以奖代补,同时,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加大投入,多渠道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旅游管理部门要对重点项目实施全体包装,分歧发布,多方式展开招商引资、引智,拓宽生态农业旅游展开的资本投入渠道,充分发扬行业协会的作用。滨水观光农业区长江滩涂(如扬中渔业科技示范园)、大中型水库(如仑山水库、泰山水库)、湖泊(如横塘湖、赤山湖)资源表现农渔景色、特征蔬菜、水边垂钓、渔事劳作等功用
4 结语
《英国大百科全书》将文明界定为:“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言语、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鼓舞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创造物中的表现”。畲族群落文明作为历史上畲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其中既包括着畲族人民暂时对自然和社会所中止的实际活动的阅历总结和优秀传统的传承,也包括着对特定地理空间照应的结果。闽东畲族群落文明对地理空间存在照应,地理空间对畲族群落文明构成影响深远。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