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13 10:21
摘 要:当前国内农业技术创新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难点,首先技术创新主体缺乏,其次农业技术创新转化率不高,以及国际农业技术壁垒阻挡。对此要分析制度、资源和文化观念上的制约因素,并进一步研究对策,从极大投资力度、调整宏观调控等方面着手,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难点;成因;对策
关于农业技术的论文范文还有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农业技术的提升所能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农业技术在发展创新中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技术难点,延误了农业产业的进步,如何在对技术难点进行攻克的基础上,实施对应策略,尤为关键。
一、农业技术创新的难点
1.缺乏技术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处于极度缺乏阶段,对技术创新没有明确的规划,同时技术的储备量为弱势。但是受国情限制,当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承担技术创新的责任,与市场化、社会化的经营生产是脱离的,因此要求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与农民利益相符合。由此导致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成为技术创新难点。
2.农业技术创新转化率不高。现阶段,我国农业对技术进步的需求不够强烈,许多科研项目无法完成最终转化,对资源造成浪费。我国属于市场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农业技术应当以市场实际消费水平作为导向,而不能以生产作为指导原则。这是由于虽然农业技术主体是农民或农村企业,但农业生产结果同样需要面向市场,面向广大消费群体。由于国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一的农户对市场了解不充分,信息时效性差,因此造成对技术创新不符合市场的情况,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成功率低。
二、农业技术创新的成因
1.人才、财力等资源的缺乏。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可用土地面积极少,农业资源极度缺乏,且分布具有地域特点,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于规模化、产业化的展开。同时我国高素质的农业人才相对缺乏,单一的农业仅以个人务农经验为指导,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低,而高学历的农业科研人员比例不高,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制约行业发展。同时国家对农业投资比例严重不足,很难支撑起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
2.国内体制制约。目前国内体制对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起到阻碍,使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生长缓慢,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无法成功转化。过去农村劳动力只能被束缚于家庭承包土地上,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基本集中在化肥和农药方面,对技术的需求量较低。同时农业技术管理模式存在漏洞,将管理体系分割成条状,不利于农业技术发展产业链的形成,理论与实践不符,体制限制了科研人员的发展。
三、农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为使农业技术得以创新并使技术成果落到实处,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提供稳定环境保障。因此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充分调查国内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规划,使宏观调控具有科学民主的特点,满足人民的利益。具体实施中,政府部门可以引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收集市场信息,建立数据管理体系,为农业技术的传播提供平台。此外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国内不同区域省份的环境特点,结合当地实情细化农业创新项目。
2.加大投资力度。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经济投资支持,物质水平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一方面政府进行年度规划时,要重视农业和农业技术创新,分配以更大的资金投入比例,另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外部投资,制定优惠政策,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农业技术创新中去,保证企业能获得经济利润,达到双赢局面。以此才能提高科研人员待遇,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农业创新技术工作中,并研发的农业技术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专利等,减少经济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制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发挥农业的作用,必须要对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难点进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成因,进一步分析应对策略,从而提高农业技术转化水平,增强农业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常芳楠.农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6,02(12):7.
[2]汤滢,胡宝贵.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06(24):281-283.
[3]朱广其.农业技术创新、制度路径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04):22-26.
上一篇:浅析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运用现代技术促进土地管理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