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03 09:47
【摘 要】本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自我担当、家庭担当、集体担当、国家社会担当等四个层面的担当意识,剖析大学生缺乏担当意识的原因,基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提出加强主体意识教育、加强家庭责任教育、加强集体责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等措施,提升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自觉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 担当意识 培育 辅导员工作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还有大学生如何投稿论文,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表明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寄予厚望,也反映出担当意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树立起担当意识,成为社会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梦”的筑梦者、圆梦人。
一、大学生担当意识的主要内涵
担当意识,指的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责任的意识。担当与责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上的每一个人身上都肩负着责任,责任践行的过程就是担当的体现。对于大学生来说,担当意识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大学生的自我担当意识、大学生的家庭担当意识、大学生的集体担当意识、大学生的国家社会担当意识。在这四个层面上,自我担当意识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以及自我目标的明确,家庭担当意识体现在大学生对于自身在家庭中所肩负责任的认识,集体担当意识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于集体的归属感及认同感,国家社会担当意识指的是大学生为追求社会繁荣进步、国家富强昌盛的责任担当。担当意识的四个层面相互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担当意识的丰富内涵。
二、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基本现状
为深入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担当意识现状,笔者在广西的几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到282份有效调查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4%。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呈现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的自我担当意识偏弱。自我担当意识是家庭担当意识、集体担当意识、国家社会担当意识的基础,一个对家庭、集体、国家社会有担当的人,首先一定是对自我有担当的人。在“你是否清楚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单选)”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42.9%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31.6%的学生对自己的目标有简单的了解,仅有25.5%的学生清楚自己的发展目标(见表1)。而在清楚自己发展目标的学生中,在“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否有所规划”这一问题的回答上,仅有21.6%的学生有明确的规划,高达46.8%的学生没有规划(见表2)。在关于“你课余时间一般在做什么事情(多选)”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大部分学生都将课余时间花费在睡觉、看电影、看电视、打游戏上,对于与自身成长密切相关的看书、做运动、参加社会实践等参与甚少(见表3)。以上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担当意识,但是对于自我认识不足,对于今后的发展目标不清楚,并缺乏相应的规划,对于自我的约束能力不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毅力明显不足。
(二)大学生的家庭担当意识较淡。在关于大学生家庭担当意识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在家庭中所担负的责任认识不足,对于父母缺乏感恩意识。在问及“你的生活费是由谁提供的”这一问题时,高达71.6%的学生回答是由父母及亲戚提供生活费(见表4),这表明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及亲戚。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与家人间的联系不是特别的紧密,有58.2%的学生一周也没和家人进行联系,有41.8%的学生每周与家人通话一次及以上(见表5),在通话的目的上有66.1%的学生主要是为了索要生活费。在对于未来婚姻家庭生活的看法上,大部分学生认为夫妻双方应当共同承担家庭的负担,但是在对于“你认为在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否应当忠诚”这一问题的看法上,有17.4%的学生认为很难做到绝对忠诚,有3.5%的学生表示做不到绝对忠诚,有14.2%的学生认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见表6),这也表现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未来婚姻生活缺乏责任意识。
三、大学生担当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担当意识,对于个人、家庭、集体、国家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感,部分优秀大学生也努力的通过学习、实践提升自我服务国家社会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大学生中仍存在着自我担当意识偏弱、家庭担当意识较淡、集体担当意识缺乏、国家社会担当意识不足等问题。造成大学生担当意识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成熟的影响。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它对个体的思想及行为起着指引作用,对个人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在他们之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朝气蓬勃、视野开广、开放自信的新一代。但是由于年纪较轻、涉世不深,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是不够成熟的,主要体现出以下方面的特点:一是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主要表现在不能准确地对自己进行定位,缺乏目标的规划,实现目标的动力不足等。二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理解,感恩意识不强,大局意识较弱。自我意识发展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自我的担当,对家庭的担当、集体的担当及国家社会的担当也是难以形成认同。
(二)家庭教育片面与包办性的影响。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教育目标功利性的影响,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孩子成才的表现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赚到大钱,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必须以学业为重,对于与孩子学习无关的事情持有一定的偏见,而且往往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宠溺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往往是家庭的核心,家长对于家务大包全揽,对于孩子升学、工作等方面的选择也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导致孩子产生被动、依赖心理,缺乏自己的主见,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缺乏家庭担当意识。
四、高校辅导员培育大学生担当意识的途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造成大学生担当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各方面的影响之中,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培育大学生担当意识的重任。尤其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下发,对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价值引领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育。
(一)加强主体意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担当意识。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建立和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明确自身在家庭中的责任与对集体、国家社会的担当。为了让大学生能树立起主体意识,高校辅导员必须深入大学生之中,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每一位青年大学生的特点、需求及心声,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出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直面自己的不足。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形成对职业的认同感,进而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设计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生涯规划要从大学新生开始进行教育,并且要贯穿整个学生生涯,实现全过程育人。
(二)加强家庭责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家庭担当意识。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是每位家庭成员共同的家园。一个家庭的稳固和发展与每位家庭成员的担当息息相关,这需要每位家庭成员都能正确认识自身在家庭中的责任,尽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职责。高校辅导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大学生的家庭担当意识:一是通过电话、QQ、微信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家校共同育人的合力,协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二是要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通过开展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无私的爱、感受父母的艰辛,再通过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家书、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落实到实践之中,从而让学生明确自身对家庭的责任,形成对家庭的担当意识。三是通过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中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更进一步地加深大学生对家庭的理解,使其形成端正的家庭观,为日后的婚姻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存在着弱化、不足等现象,导致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及社会方面的影响。作为高校辅导员,应牢牢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需求及心声,注重发掘学生的特点,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认同,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青年大学生要成为一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在为集体、国家、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成就自我的辉煌人生。
【参考文献】
[1]李丹霞.刍议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J].商洛学院学报,2014(6)
作者:黄航
上一篇:甲亢危象的诊断与急救护理 下一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家庭教育立法进程与展望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