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栽培的技术要点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6-30 09:15

  摘要:从早播稀播培育壮秧、播后保温预防“倒春寒”、控温控水防徒长促根系发育、苗期防治青黄立枯病本田整地、合理插秧、科学管水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促早熟、及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介绍了大石桥市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通过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大面积推厂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能够令大石桥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推广

  近几年随着大石桥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不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出现了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 为了确保大石桥市农业粮食生产安全并解放农村劳动力,机械化生产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水田生产———目前大石桥市推广插秧机 3 660 台、 收割机255 台,机插秧面积占全市水田面积 80%以上,机械化生产逐步取代人工生产,很好地弥补了劳动力不足的缺口。 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将成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地提升大石桥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水稻机械化栽培将全部取代传统的栽培模式。

  关于水稻的论文期刊还有杂交水稻征稿论文,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水稻机械化栽培的技术要点研究

  1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1.1 早播稀播,培育壮秧

  1.1.1 早播 外界气温稳定通过 5 ℃的时间在 5 d 以上即可开始播种,4 月 5~10 日是大石桥地区水稻播种的最佳时期。 根据水稻品种的特性、完全齐穗期及茬口确定育苗播种期,并按照栽插进度做好分期播种,严防超秧龄移栽。

  1.1.2 稀 播 播筛选好的干籽 90~100 g/盘 , 要 求播种均匀,2~3 粒/cm2。

  1.2 播后保温,预防“倒春寒”

  每年进入 4 月份以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极端天气现象,也就是“倒春寒”现象。 为预防“倒春寒”危害,防止水稻播种后因温度过低造成出苗时期延迟、出苗不齐甚至不出苗的情况发生,播后棚内温度注意保持在 30~32 ℃。

  2 移栽前本田处理

  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 对本田耕整质量和基肥施用量要求较高,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插秧机的作业质量。

  2.1 整地及标准

  一般采用先旋后靶的方式整平土地,旋地深度一般在12~15 cm,不宜过深,以免破坏犁底层。

  整地标准:田面平整,高低差不能大于 3 cm;田面整洁,无稻根、稻茬与碎末杂物;移栽前需泥浆沉淀 2~3 d,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2.2 施基肥

  施硫酸铵 15 kg/667 m2、 磷酸二铵 15.0~17.5 kg/667m2、硅肥 25 kg/667 m2,或施一次性肥 50 kg/667 m2。

  2.3 封闭除草

  耙地后用农思它 200 g/667 m2或丁草胺 100~125ml/667 m2封闭,恶性杂草多的地块可用瑞飞特(丙草胺)80~100 ml/667 m2封闭。

  3 插秧机检查调试与秧苗起运

  3.1 检查调试插秧机

  插秧前需对插秧机做全面检查调试,特别是根据插秧的密度调节确定适宜的穴距与取秧量,以确保插秧机正常工作。

  3.2 正确起运秧苗

  机插秧采用软盘育秧方式的,起秧时,先割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放平,然后小心卷起秧苗。 秧苗运到地头应随即卸下放平,使其自然舒展。 要随起随运随插,不要使秧苗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导致失水枯萎。

  4 合理插秧

  坚持“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采用适宜的插秧密度,株行距 30.0 cm×13.3 cm 或 30.0 cm×16.6 cm,基本苗平均 3~4 株/穴,以 5 万~7 万株/667 m2为宜,一般穴数在 1.8 万穴/667 m2左右为宜。浅水插秧,水层 0.5~1.0 cm。

  5 移栽后本田管理

  水稻机插秧秧龄期短,苗小苗弱,生育期推迟,应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 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秧苗早发稳长,稳定低节位分蘖,群体协调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足穗、大穗。

  5.1 科学管水

  5.1.1 移 栽 后 浅灌 秧苗移栽后及时灌水 1~2 cm 保 护(以不淹过秧心为宜),栽后 2~7 d 间歇灌水,适当晾田,使水稻扎根定苗;切忌长时间灌深水,造成水稻根系、秧心缺氧,形成僵苗甚至烂秧。

  5.1.2 中深水层分蘖 分蘖期水层 2~3 cm, 自 然落干后再上水,有利于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

  5.2 合理施肥

  施肥总原则为:降氮,保磷、锌、钾,增加硅肥的使用。

  氮肥折合硫酸铵 85 kg/667 m2左右, 磷肥施磷酸二铵15.0~17.5 kg/667 m2或过磷酸钙 55~60 kg/667 m2, 锌肥施硫酸锌 1.5~2.5 kg/667 m2, 钾肥施硫酸钾 7.5~10.0 kg/667 m2,此外施硅肥 25 kg/667 m2。

  氮肥的 50%~60%作为基肥全层施入,20%~25%作为返青肥、分蘖肥施入,10%作为保蘖肥(找差肥)施入,余下5%左右作为穗粒肥施入,磷肥全部作基肥 ,钾 、锌 、硅肥作为一次蘖肥施入。 基肥在耙地前施,插秧后 7 d 左右施返青肥(硫酸铵 15 kg/667 m2),之后间隔 7 d 施两次分蘖肥(尿素各 10 kg/667 m2),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粒肥在水稻齐穗期施,施肥后要保持水层。

上一篇:探讨沼液在冬枣树上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紫薯-小香葱轮作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