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集成技术推广措施、实施要点和成效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6-30 08:49

  摘要:通过开展水稻高产集成技术推广,总结水稻高产集成技术推广实施措施、实施要点和实施成效,实现节本增收、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业技术与农机生产相结合,有效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稻;集成技术;增收

  关于水稻的论文期刊还有北方水稻期刊投稿,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水稻高产集成技术推广措施、实施要点和成效

  1 实施背景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惠农补助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户粮食种植热情。当前,随着平湖市单季晚稻品种不断优化,相应高产技术推广应用,稳定了晚稻产量。但是,化肥施用比例高、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如何将机插、无草害、测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应用与推广,是挖掘单季晚稻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截止目前,当湖街道常年晚稻的种植面积在1266.67k㎡左右,其中666.67k㎡的省级无公害稻米基地已通过认证,种植户掌握了较为丰富的高产技术,机插、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应用也较普遍。通过项目实施,在良种的基础上,将机插、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进行集成应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科学种植,努力提高单产。

  2 实施措施

  2.1 加强组织管理

  为确保项目有序推进,达到预期目标,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

  由街道科协、经发办和农水中心负责人组成技术实施小组,开展规划制订、实施检查、督促等工作,通过建立项目管理机构,有效加强监管和指导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加强宣传,统一供种

  实施区内全部种植“秀水128”、“嘉991”和“05-114”三个品种。通过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介绍良种的生长特性和栽培要点,使群众能较全面的了解品种优点,提高实施户栽培水平。同时,在实施的主要五个村设立种子供应点,方便群众购种。

  3 实施要点

  3.1 明确主推高产集成技术

  明确了四大主推集成技术,机插技术、“双减”增效技术、测土配方及有机肥施用、无草害及病虫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应用这些高产技术的集成应用,减少了用工数和农药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节本增效。

  3.2 选用良种适时播种,确保全苗匀苗

  通过广播和技术资料的宣传指导,机插育苗时间统一在5月25日左右,做到适时播种。选用嘉花128、嘉991和05-114三个品种,把好“晒种、浸种、拌种”三关,一包稻种清(3g)加水7~8kg,经充分搅拌后,放入种谷4~5kg,浸足36~48h,捞起后不需淘洗,直接摧芽。用35%稻拌可湿性粉剂15g(1包)加蚜虱净20g拌种,闷30min后即可播种,对控制灰飞虱及稻蓟马危害有较好的效果,对驱赶麻雀也有一定作用。

  3.3 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科学管理

  推广使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基肥选用水稻生物有机复合肥40~50kg/667㎡(或二叶一芯到三叶薄水作追肥使用);追肥第一次在水稻分蘖期,选用尿素8~10kg/667㎡,不用有机肥的田块加钾肥5kg,第二次在水稻拔节孕穗期,选用尿素4~5kg/667㎡。

  4 实施成效

  通过项目近一年的实施,5个村实施面积693k㎡,根据田间对比调查,实施区共调查18户,平均理产573.5kg,对照户调查7户,平均667㎡产552.4kg,高出对比区21.1kg,增产3.82%,按1.7元/kg计算,667㎡增收35.87元;同时实施区通过综合集成技术的应用,667㎡减少农药、化肥、劳力支出22.3元,667㎡共实现节本增效58.17元,项目实施的693k㎡面积,共为农户增收60.4677万元。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分析 下一篇: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影响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