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空间拓展的思政课考核模式探索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6-28 09:24

  摘要: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推动“思政课”教学由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拓展至课外、校外、实践以及网络虚拟空间,将注重能力与素质提高的过程性考核和注重知识学习的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实行“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平时+期末、课堂+网络”的立体化考核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能够更好地提升“思政课”教学实际效果,培养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空间;立体化考核模式

  关于思政课的论文范文还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投稿格式,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基于教学空间拓展的思政课考核模式探索

  当前许多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传统”、学生参与度“偏低”、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对此,许多高校思政课应积极适应社会形势变化,除了从加强学科建设、采用专题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之外,还需结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

  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拓展至课外、校外、实践以及网络虚拟空间,并且在此基础上把深化考核模式改革作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一、考核模式改革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整体

  效果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考核模式作为由课堂教学效果向学生综合素质转化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

  “思政课”教学空间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该门课程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思政课”当然也不例外。

  二、基于教学空间拓展的立体化考核模式的构建

  教学空间是“以教学活动的发生为存在的前提,由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场所、设施、参与者等各因素之间所释放出来的教学影响共同构成的一种存在样态”[3]。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学形式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至课外、校外、实践以及网络虚拟空间。并且,在分析思政理论课程现有考核形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考核模式的激励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模式,尤其强化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推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效果。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三、立体化考核模式的成效与反思

  当今社会事物是时刻变化的,“思政课”教学也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单一知识识记式的“思政课”考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拓展考核模式的多样化,推进立体式的考核模式在“思政课”教学领域的应用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考核方式的改变有利于“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有效补充作用”[4]。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 下一篇:新媒体传播方式选择奢侈品购买行为影响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