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6-24 09:18
摘 要:本文以舍饲羔羊养殖技术为切入点,从接羔育羔、饲养管理、舍饲育肥等方面进行了羔羊舍饲养殖技术的探讨分析,以提高羔羊舍饲养殖的技术水平,实现舍饲养羊业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羔羊;舍饲;养殖技术
写养殖技术的论文还有羊养殖的环境污染及防控措施,您可以免费浏览阅读。
羔羊舍饲养殖是相对传统放牧养羊而言的一种饲养方式,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推进实施,养羊业由放牧、放牧+舍饲、转变为全舍饲养羊,饲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发展,也是养羊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的迈进,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提升产业整体生产水平,加快养羊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做好接羔育羔工作
接羔育羔是扩大养殖数量,有计划地开展生产,保证舍饲养羊稳步发展,实现舍饲养羊业持续发展,有效促进生产,提高舍饲养羊效益的重要环节。做好接羔育羔、提高羔羊成活率对舍饲养羊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1 产前准备
对怀孕母羊产前45 d左右进行分群,疏畅圈舍通道,防止互相拥挤,惊吓等现象发生;产前15 d将怀孕母羊隔离到产羔栏,此时,应减少怀孕母羊粗饲料喂量,以降低怀孕母羊的腹部压力,尽可能喂给质地柔软的饲料,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量,以保持怀孕母羊的营养平衡,防止产羔过程中出现的直肠脱、阴道脱、难产以及产后缺乳等现象。
1.2 接羔助产
母羊在产前7 d左右饲养人员应进行24 h值班,并准备接羔用具、消毒药品及补乳奶粉等。如果怀孕母羊出现在墙角或安全地带单独站立、腹部下垂、排尿次数增多、刨地、努责等情况,确定母羊即将临产。产羔母羊羊水破裂,通过努责,羔羊的头、蹄、嘴唇同时露出,将羔羊顺利产下;但也有个别母羊先露出两后蹄和尾尖,该情况就需要助产,此时助产人员随着母羊努责,两手保持与乳房平行的方向,顺势将羔羊拉出;羔羊产下来后,先将母羊脐带中的血液回流至羔羊的脐带端,然后剪断脐带,并将脐带放入备好2%碘酊的小瓶中浸泡消毒20s;羔羊刚产出后将鼻孔、嘴唇的羊水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净,个别吸入羊水的羔羊,提起两后腿,让羔羊倒立,排除羊水,同时挤掉母羊奶塞,协助羔羊吸吮初乳。
2 加强羔羊饲养管理
2.1 断尾去势
羔羊出生后7~10 d进行断尾,常用的断尾方法有两种,即热断法和结扎法,热断法需要一个特制的断尾铲(厚0.5 cm,宽7 cm,高10 cm)和两块20 cm大小两面钉上铁皮的木板。一块木板的下方,挖一个半圆形的缺口,断尾时把尾巴正压在这半圆形的缺口里。把烧成暗红色的断尾铲稍微用力在尾巴上往下压,即将尾巴断下。切的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止不住血。断下尾巴后若仍出血,可用热铲再烫一烫。结扎法,即用橡皮筋在尾巴第三、四尾椎之间紧紧扎住,断绝血液流通,10 d左右即可自行脱落。
羔羊出生后15d即可进行去势,目前,随着饲养水平的不断提高,羔羊生长至5~6月龄时便出栏,是否去势对羔羊的生长发育和羊肉品质会产生影响,根据生产用途和羊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2.2 适时断奶
羔羊生长到45~60日龄时开始断奶,断奶过程对羔羊正常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刺激性,处理不当会引起羔羊抵抗力降低、生长缓慢;因此可采取断奶不离圈、不离群的方法,将羔羊留在原圈不动,而将母羊隔出原来的圈舍后另外组群,尽量保持羔羊原来的生活环境和饲料不变;圈舍应保持干燥、通风、保暖、阳光充足、饮水清洁;定时清扫羊舍,定期消毒,防止疾病的发生,减少不良刺激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3 开展羔羊舍饲育肥
3.1 提升饲料营养
饲料是养羊业重要的物质基础,选择适合羔羊生理特点的饲草料和饲料配方,对羔羊的生长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达到羔羊的早期出栏,就必须满足羔羊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改善羔羊的营养水平,不断提高羔羊的整体素质,以达到养羊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2 进行科学喂养
根据羔羊的采食性和消化特点,满足其生长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在饲喂方式上做到定时、定量和定质饲喂;在饲料选择上做到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饲料。
4 提高舍饲养殖效益
提高羔羊舍饲养殖效益,就要从品种选择、饲草料配合、饲养管理和疫病预防等方面入手,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早期生长发育快的肉羊品种;在日粮配制上以优质饲草料为原料,配制全价营养日粮进行饲喂;在饲养管理上采用先进科学的肉羊养殖方法和技术,进行科学化管理;在疫病预防上建立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完善各生产环节的免疫防疫,确保羊只的高效生产,提高舍饲养羊的经济效益。
作者:王成强,刘伯河
上一篇:医疗纠纷与病历规范书写的重要性 下一篇:探索引用新技术生产马奶酒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