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6-22 10:29
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大量的废弃矿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何解决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是摆放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在通过废弃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大量矿山得以开采,甚至过度开采,然而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消耗殆尽,大量矿山闭坑成为废弃矿山,而且由于开采速度不断加快,废弃矿山数量和废弃矿山面积仍在不断增加。由于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如不能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恢复治理,势必对现有生态环境进一步产生危害。因此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废弃矿山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从而有效进行治理、修复。
1废弃矿山危害分析
(1)破坏土地和地下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一旦被破坏,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是不可逆的。但从现实意义来说,矿山开采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确又无法避免,无论是矿山建设、开拓、采矿、选矿,还是尾矿的处理,都不可避免的会占用、损毁土地。露天采矿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势必造成大量土地被占用废弃;地下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塌陷使得上部土地遭到破坏甚至不复存在。而矿区土地的损毁、破坏还将进一步影响周围土地及生态环境。对于废弃矿山来说,如呆开采之后缺少生态治理,除原有矿区自身土地资源受到破坏之外,从而使周围土地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方面问题[1]。除此之外,采空区上部塌陷和采矿建矿过程中强制性抽排地下水、地表水,很容易造成水条件破坏和水条件失衡,进一步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塌陷等一系列问题。而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水资源污染无法复原。
(2)引发地质灾害。我国因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面塌陷、裂缝、地面沉降、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尾矿坝溃坝等都是废弃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而地下采矿时,采矿形成的采空区如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其上部产生裂缝、出现地面沉降甚至塌陷等地质灾害;开采遗弃的尾矿或废渣处理不好,可能发生溃坝而形成泥石流等。矿山废弃后,对这些不利条件如不进行有效治理,不仅严重影响周围环境,而且极易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损,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难以预估的经济损失[2]。
2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措施
2.1地质灾害治理
废弃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使矿区及周边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也给矿区及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恢复,首先应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必要和有效的防治,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采空区引发形成的地面塌陷、裂缝、地面沉降等,可以采用岩土体对采空区和塌陷区进行充填,也可能设计支撑结构对采空区进行支撑,以保证地面塌陷、裂缝、地面沉降基本稳定,不再继续发展,同时对形成的地面塌陷、裂缝、地面不均匀沉降则可以采用回填的方式以恢复原貌;而对矿山废弃后形成的高陡边坡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以采用卸方减载、放缓边坡,降低边坡高度等措施,对边坡不稳定岩土体采用加固、支挡措施,以及疏排地表、地下水等消除水的危害等措施,以保证边坡及岩土体稳定;对于废弃矿山泥石流防治应一方面对其形成的物源进行调查,有条件的可以对松散物物源进行封固处理,如固结、支挡或分散处理,而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拦挡为主,排泄疏导为辅的措施,在合理位置修筑拦截坝,以及排导沟渠,以便在一旦发生泥石流时能将泥石流及时流畅的排出,对尾矿及废石、渣土等不同岩土体区别对待,将坚硬的置于底部,松散的置于表层;而对废弃矿山的水土流失治理,保持水土林草措施是关键措施,其主要是要建立起能够水蚀、防风蚀的综合防护体系,其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固结岩土体。
2.2土壤修复治理
土壤修复治理是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的前提条件,只有改善土壤营养及共综合情况,后续所有生态治理工作才可以有效进行。土壤是一切生物生长的最根本支持,也是最基本要素,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重视。矿山开采后,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等情况都会受到影响。在土壤修复治理过程中,改善土壤有机性十分关键,如果相关指标无法恢复和达到原有营养情况,那么土壤生态恢复也会面临很多问题。要通过利用有机废弃物、绿肥等等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土壤自身营养情况,改善土壤酸碱性。由此可见,土壤污染治理要从其自身实际角度出发,根据现有环境破坏情况,增加土壤营养,调节土壤自身酸碱性,改良共成分,以恢复原有土壤有机性和生态性,促进土壤生态恢复,进一步进行动植物恢复治理。
3结语
大量的废弃矿山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危害和影响极大,对其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势在必行。然而,由于各矿山废弃的地质、地理环境,生态、气候条件等差异极大,因此,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也必须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对废弃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土地损毁、生态环境恶化等进行有效治理和修复,促进废弃矿山及周边恢复其原有生态多样性。
参考文献
[1]陈伟,宁平,黎慧娟,游萍,&朱安玲.(2017).矿山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展.环境工程技术学报,7(1),00078-00087.
[2]张漪,田朋朋,王鹏飞.洛阳栾川县矿山废弃矿山生态恢复对策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17,39(3):00089-00093.
作者:吴国华
上一篇:浅析林业种植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下一篇:农业经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