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机废弃物及化肥应用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6-20 10:43

  关键词:有机废弃物;化肥应用量;耕地地力提升;生态循环

  1铜川市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概况

  铜川市现有耕地面积79733.3hm2,播种粮食作物72333.3hm2,油料4600hm2,其中玉米35333.3hm2,小麦24666.6hm2;水果面积61066.6hm2,其中苹果57200hm2,樱桃2066.6hm2,鲜桃800hm2。2017年,铜川市小麦、玉米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模达52873.3hm2,利用率达87.15%。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面积48940hm2,农作物秸秆利用量达80.64%,果枝基本废弃。2017年农作物秸秆总产约362700t,分作物秸秆、废枝产量见表1。2017年,铜川市共有畜禽存栏量202.56万头只,其中鸡存栏181.08万只,三牲存栏21.48万头。根据畜禽年产粪便(干物质)参数,结合铜川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铜川市畜禽年产粪便(干物质)参数,估计出全市畜禽养殖每年可产生粪便119000t,具体指标详见表2。

农业有机废弃物及化肥应用对策

  2铜川市化肥施用存在的问题

  2.1均施量偏高

  铜川市粮食作物每0.067hm2化肥用量0.021t,超出推荐用量30%;苹果每0.067hm2化肥用量0.074t,超出推荐用量80%以上。公顷均施肥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008t/hm2)。

  2.2不同作物施肥不均衡

  果树、蔬菜等附加值较高的园艺作物过量施肥程度高于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现象普遍。

  3耕地质量主要营养元素变化情况

  据1988年出版的《铜川土壤》与201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试的“西北区耕地地力评价分析”数据,表明自1987—2015年,铜川市度耕地质量主要营养元素除全氮与有效磷有所增加外,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5.78g/kg下降到14.58g/kg,下降8.88%,主要微量元素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见表3。

  4药肥施用已成为制约铜川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

  4.1化肥效率递减

  习惯性“肥中求产”心理,施肥时间和用量变长变大,加剧了土壤板结、固化,影响了土壤养分的吸收,使养分利用效率逐年下降。目前铜川市的氮肥利用率为25%~30%,磷肥为12%~22%,钾肥为36%~50%。

  4.2土壤恶化

  土壤由矿物质元素、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长期作用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孔隙度,大量施用药肥破坏土壤平衡,造成土壤板结、酸化、盐化等,大量施入化肥的土壤,由于交换作用,加速土壤有机质矿化,破坏原土壤结构体系,造成土壤板结。植物吸收化肥中阳离子成分多于阴离子成分,多余离子积累在土壤中,造成土壤酸化。化肥有效成分在10%~60%之间,每种化肥均会带入土壤非养分盐分,这些盐分积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化肥造成土壤恶化在设施中表现更迅速,更严重。

  5对策与前景

  通过资源化利用的办法,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开展控水、节肥、节药、应对畜禽污染处理、地膜回收、秸秆焚烧的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把农业绿色生态发展作为农业工作重点,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秸秆、畜禽废弃物、农膜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5.1推进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据测算,铜川市小麦、玉米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模达52873.3hm2,利用率达87.15%。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面积48940hm2,农业秸秆、残枝残叶、药渣等可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率达80%。全市每年产生畜禽粪污186.23万t,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实现全市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5.2实现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

  在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0.1%~0.2%,农用化肥用量减少70%以上,果蔬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80%以上,果园、菜地土壤贫瘠化、次生盐渍化、连作病害等问题得到缓解,全市农业用地质量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天宇,曹俊,金保昇.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现状及新技术展望[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3):295-300.

  [2]黄广平,王玲敏.生态农业与化肥污染的防治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03):109-110.

  作者:温长虹

上一篇:谈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下一篇:浅析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