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美育教育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6-15 09:34

  摘要: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与人们对于客观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以及相关问题的科学。美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教学则是为增进人的知识,增长人的技能,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的教育手段和过程,而语文教学则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美育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举止,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准确地说——语文教育要使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美是自然、社会的属性,美是人类的灵性,语言文字又是沟通二者的媒介与载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育、应用

  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中美育得到了全面的阐述: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造能力。语文美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为指导,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强调语文美育,把语文课上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情趣盎然的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

  写小学语文教育的论文还有小学语文教师多长时间见刊,您可以免费浏览阅读。

浅析小学语文美育教育

  一、发掘美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一套语文教材就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美的因素比比皆是,既有丰富的内容美,又有精妙的形式美。诚如罗丹所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识字教学中的美育,使他们真正体会自然界的美。中国的汉字有一大部分指的是自然界的具体事物,在识字教学中把汉字与学生脑海中的自然景物联系起来,进而体会自然界的美。如我在教学“山”字时,围绕“山”这一自然景物,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或出示有关图片,使“山”这个字具体到延绵不断的群山,此起彼伏的山陵,在这样的细致品味中,让学生认识“山”字来感受到强烈的自然之美。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带着审美的情感、审美的目光,把每篇教材看成是一幅幅五彩缤纷、斑斓夺目的画卷。如:《趵突泉》、《海上日出》等,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赏心悦目、令人陶醉的自然美;《一夜的工作》、《穷人》等体现的则是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社会美;《颐和园》、《清明上河图》表现的则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艺术美。又如《绝句》、《匆匆》、《燕子》、《林海》、《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不仅有丰富的内涵美,而且在语言、结构、意境、风格等方面各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应深入钻研教材,要善于发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或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具有美的特征,并在教学时通过自己的讲课艺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知和欣赏。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将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二、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因此,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形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因为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写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单靠这样的描述,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意象,唤起美感。教材以图辅文,在凝冻的瞬间,董存瑞威武高大的形象,钢铸般的脸,坚毅的目光,整体透出这伟大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教学时,通过对插图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主人公的整体的形象感知,理解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舍身为国的品质,体会包含其中的壮美和崇高,受到心灵的震撼,学会“真正用人性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将同时受到良好的训练而发展起来。

  三、适时地组织创作,在创造中体验美

  创造活动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同寻常的,它比一般的审美活动的美感更强烈更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能引起主体认知系统最大的主动性,使其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并使求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语文教学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验美。如一次习作训练,教师发现校走廊上一棵盆景树,最近突然病了,叶子枯黄,细枝条无精打采地垂着,而同样办公室里的那盆却葱绿得很,于是组织学生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七嘴八舌,教师引导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不易死的植物,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非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经过一周的调查,大家认为这棵树是他们害死的,是在无意中害死了小树,这时教师便请同学创作《一棵小树的死》一文,在深刻的体验中,同学们受到了美的教育,也明白了应该关爱身边的生命,不要漠视它们的存在。又如在教学《春》后,结合班级同学爱看古诗,读古诗的特点,请同学写赞美春天的诗并登上讲台颂读,有同学写道“细雨蒙蒙雾重重,鸟语声声隐此中。东风拂面不觉寒,春光一现有几何?”,“一恍神州春来到,去年燕子今出巢。天南地北种青草,闲时喜听春雨闹”,“冬雪残去春风来,万顷天空一片蓝。虽说柳枝未出芽,其实春气早已到”虽然这些同学的诗作在遣词上,意境上都显得相当稚嫩,但学生看到自己写的诗还是很满意,因为他们在创作中体验到了快乐,体验到了美。

  总之,美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悠久而灿烂的文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育材料,只要我们满腔热忱的去实践,潜心摸索出一套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从而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观点,进一步促进全面的素质教育。

  作者:李军荣

上一篇:浅谈小学体育教育发展 下一篇:大棚白梨瓜栽培管理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