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5-12 09:55

  摘要:学生的道德与法制观念的养成初期在初中阶段,教师应当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培养学生有好的法律意识、具备较高的道德品德。就目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问题展开论述,给出初中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体策略

  正文:在学生成长阶段中,初中学习是很关键的时期,学校要重视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道德与法制教育也应当有所改革和创新,在这个非常时期,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资源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将道德与法制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教师还延续传统的在课堂中复述教学材料的教学办法,没有实质性地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其次,教师只关注学生在校时的教学,并没有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来掌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导致学生出现心里活动时教师没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最后,教学设计脱离实际,教师没有始终围绕学生本身展开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学生不能有亲身经历的感觉,无法在合适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具体策略

  2.1巧妙运用提问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在初中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时,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具有激情。如果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那么他们用更加饱满的精神头迎接学习,学习效率也会有所增长,相反的,如果他们在学习时没有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道德于法制学习中没有进行深度思考,那么他们就很难对于提出的问题有所解决,这时学生的学习欲望不高,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习内容应当进行巧妙的设计,在合适的时间也出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在产生质疑中参与到学习中来。

  举个例子来说,再进行违法犯罪的道德品质教育时,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犯罪案例,为学生展示案例经过使他们大概了解案例情况,在呈现案例以后,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观点分析主犯犯罪的事实,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出问题:同学们,在此案例中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里?在本次案例中体现出哪些犯罪特征?针对这次判处,我们从中有何体会?为什么会惩罚犯罪分子?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层层将学生带入具体实例中,使他们沉浸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中来。

  2.2适当的创建教学情境模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课堂模式也应当有所改变,老师应当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创建教学情景模式,用来提高学生学习欲望,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数据巧妙地展示课堂内容,这样能够使道德与法制这种看似枯燥乏味的学科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学习到具体知识,增强学习参与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首先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开拓与创新,利用教学情境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道德修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应当理论结合实际,以学生的思想为转移,在具体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更加丰富的展示道德与法制教育知识,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适当的选取案例,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并且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吴风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25+128.

  [2]杨振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策略思考[J].华夏教

上一篇:技工院校智能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谈运用批注式方法开展阅读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