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文献与常识 发表时间:2019-11-19 09:44
摘要:本文通过在相同的田间管理下,对天津宝坻大蒜施加不同配比的肥料,在生育期分别测量大蒜的株高、叶片数、叶片宽度,收获后测量大蒜的鳞茎长势和重量等指标,来分析不同处理对大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常规施肥水平(复合肥)为对照,其他处理的大蒜在地上部及地下部长势均优于对照组,当试验小区为 11.7 m2 时,以磷酸氢二铵 0.6 kg+ 硫酸钾 0.3 kg + 微肥 0.1 kg 的肥料配比最适合宝坻大蒜的生长。
关键词:大蒜;肥料;不同配比;生长
关于大蒜的论文范文还有成熟期大蒜茎秆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大蒜(Allium sativum L.)是百合科葱属植物,别名蒜、胡蒜,是我国的主要栽培蔬菜之一 [1],其蒜苗、蒜茎叶、蒜薹和蒜瓣均可食用,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除鲜食、炒食,还可腌制加工,能堵缺补淡,有助于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供应 [2]。大蒜生育期短,适应性较强,全国各地普遍栽种,品种繁多,全国也有很多地方品种和农家品种 [3]。大蒜栽培在天津市宝坻区历史悠久,宝坻大蒜是天津市名牌产品,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栽培面积遍布全区 [4]。由于宝坻大蒜的蒜味纯正,辛辣纯香、液稠、胶质多,品质优良,所以在京、津、唐地区久负盛名,并远销国内外。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点
本试验以宝坻大蒜为试验对象,选用天津市化学试剂厂生产的肥料。在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小靳庄村大蒜种植基地进行。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 6 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 3 次,各处理的施肥量(kg)分别为:A 处理:二铵 0.6+ 硫酸钾 0.3+ 微肥 0.1;B 处理:二铵 0.35+ 硫酸钾 0.3;C 处理:二铵 0.35+ 硫酸钾 0.3+ 微肥 0.1;D 处理:二铵 0.6+ 硫酸钾 0.3;E 处理:二铵 0.35+ 硫酸钾 0.3+ 硫酸铵 0.25;F 处理:二铵 0.35+ 硫酸钾 0.3+ 硝酸钙 0.2,以当地常规施肥(施复合肥) 0.65 为对照。试验在灌水等其他条件相对一致的情况下进行。
1.2.2 田间管理 每小区宽为 1.3 m,长为 9 m,面积为 11.7 m2 ,小区内种植大蒜行距为 30 cm,株距为 7 cm,试验过程中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对大蒜进行管理。
1.3 数据分析
对大蒜生长中以及收获后各部分的指标进行测量。每重复随机取 3 株进行测量,分别测出大蒜的株高、叶片数、叶片宽度,以及鳞茎直径、鳞茎高度、鳞茎瓣数、单瓣重、鳞茎干重、地上部干重等指标的平均值,利用 SPSS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肥料处理对宝坻大蒜地上部的影响
为了解不同肥料处理对宝坻大蒜地上部的影响,按设计分别对宝坻大蒜进行了处理,并对生长中大蒜的株高、叶片数、叶片宽度进行了测量,结果如表 1 所示。
不同的肥料配比对宝坻大蒜的株高、叶片数、叶片宽度的影响都不同,处理后大蒜的株高明显高于对照,并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处理 E 的株高最高,达到 84.444 cm,对照的株高最低,为 68.667 cm;处理后的大蒜叶片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叶片数最多的是处理 E,为 5.56 片,对照组最少,为 4.22 片;处理后的大蒜叶片宽度显著宽于对照组,叶片宽度最多的是处理 A 与处理 E,分别为 2.67 cm 与 2.65 cm,对照组最少,为 2.28 cm。
2.2 不同肥料处理对宝坻大蒜地下部的影响
为了解不同肥料处理对宝坻大蒜地下部的影响,对采收后的宝坻大蒜鳞茎的直径、高度、瓣数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如表 2 所示。
不同的肥料配比对宝坻大蒜鳞茎直径、高度、瓣数的影响不同,处理的鳞茎直径明显高于对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处理 A、D、C 的效果最高,分别为 4.64 cm, 4.54 cm 和 4.53 cm,但三者间差异显著,鳞茎直径最小的为对照 3.57 cm;处理的鳞茎高度均高于对照,而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大的是处理 A,达到 3.16 cm,最小的为对照 2.44 cm,说明 6 个肥料处理能明显提高宝坻大蒜的鳞茎高度;处理 D 的鳞茎瓣数为 7.33 瓣,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 F、A 与对照在鳞茎瓣数上的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3.1 从全生育期来看,在前期缺少有效降雨的情况下,渗水地膜覆盖下土壤含水量高于露地及普通地膜覆盖,表明渗水地膜具有蓄集小雨及保墒的作用,有利于谷子等旱地作物出苗,保证了旱田作物群体结构,为旱地谷子生长奠定了基础。
3.2 谷子生育中期降水量大且气温较高,由于渗水地膜具有微孔结构,膜内气体能与外界联通,可降低膜内温度,也有利于水分下渗,降低表层土壤含水量,避免根系受水淹影响,利于谷子生长。谷子进入灌浆成熟期后,降雨明显减少,气温仍较高。露地种植土壤水分蒸发快,普通地膜覆盖土壤温度较高,水分难以得到补充,含水量下降更快,谷子早衰现象明显,而渗水地膜覆盖,通过收集小雨和透气降温,能使土壤含水量下降更缓慢,有利于谷子后期灌浆及产量的提高。
3.3 两种地膜覆盖对谷子产量增加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渗水地膜较露地种植增产 49.6%,效果显著。从产量构成上看,露地、普通地膜、渗水地膜 3 个处理的穗数差异不大,差异主要存在于穗粒重及千粒重,这可能与后期有效降水少,渗水地膜集小雨,有利于灌浆有关。
参 考 文 献
[1] 姚建民,张宝林,殷海善 . 渗水地膜利用旱地小雨量资源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1998,18(3):24-29.
[2] 殷海善,姚建民.渗水地膜覆盖玉米试验研究综述 [J]. 水土保持研究,2000,7(4):47-48.
[3] 郭秀卿,崔福柱,郝建平,等 . 渗水地膜覆盖对旱地谷子生育时期及产量的影响 [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2):107-111.
[4] 任瑞玉,何继红,董孔军,等 . 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壤水温效应及其生长发育研究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34(3):127-131.
上一篇:成熟期大蒜茎秆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不同处理对大蒜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