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是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学术期刊,由上海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负责编辑出版。1989年,上海博物馆正式创办《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旨在充分报道国内外文物考古界的科研成果,让更多的文物工作者与爱好者了解、传递和交流在文物保护与考古中的传统或先进的科技方法,从而促进科学技术在古文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提高我国文物保护水平和推动科技考古的深入研究。刊物的首任主编是马承源馆长。
1993年,期刊获得国家统一出版物刊号(CN31-1652/K)和国际连续出版物标准刊号(ISSN1005-1538),同年被上海市科委、新闻出版局、市科协联合评比为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1994年起,《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被本领域著名国际文摘杂志AATA收录。2003年,刊物改为季刊。目前,刊物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2009年,刊物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本刊现任主编为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既是上海博物馆实验室的研究通报,又是目前我国文物科技领域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唯一一份正式专业学术刊物。以社会效益为主,充分体现文博科技的专业特色,主要报道本领域的研究、应用成果,以创新和实用相结合、提高与普及并重为特点,反映国内外同领域研究中的新进展和动向,重点介绍科学技术在文物考古中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自创办以来,在广泛进行技术交流,加快文物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我国文物科学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在行业内及海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研究报告、工作简报、综述、知识介绍、通讯
(1)《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鼓励E-mail形式网上投稿,投稿时请用Word或方正软件排版,如用其他软件投稿,请变为文本格式。
(2)如用纸质投稿,请使用计算机打印稿(单面间行打印),一式三份(包括图表和照片),其中一份必须不是复制品。请另附一纸或在稿件正文首页下方写明以下内容: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毕业院校及时间,专业,职称,学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E-mail等。
(3)修改时间。来稿经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原稿寄回给作者自行修改。当原稿退回作者修改时,作者必须于一个月内将修改的稿件(连同原稿)寄回编辑部。逾期寄回的,作自动退稿或重新投稿处理。
(4)《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需在彩版中出现的照片请以300dpi以上精度另行投稿。因Word中的图片限定72dpi,不足支持清晰的彩版制版需要。
重要说明:本平台仅协助已经授权的杂志社在线订阅杂志,非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官网,直投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