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对江西省蔬菜产业影响及疫后发展策略

分类:期刊知识 发表时间:2021-07-05 11:24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蔬菜对江西省疫情防控、民生保障乃至社会稳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江西省蔬菜的生产经营、受灾播种面积、产量、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由于疫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和蔬菜产业平稳发展,应加大对新型蔬菜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力度、构建常态化产销对接平台、防控蔬菜市场风险和把握疫情带来的新机遇,确保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江西省蔬菜产业平稳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蔬菜产业;影响;发展策略

  蔬菜产业是江西省农业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蔬菜精准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1]。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人居家隔离,蔬菜具有的多种营养素,为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供多种营养物质。因此,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蔬菜供应,对疫情防控、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为有效控制疫情,江西省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疫情扩散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也对农业农村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疫情期间对江西省蔬菜产业生产经营流通产生的影响,课题组利用江西省蔬菜生产大户微信群和电话对江西省永丰县、南昌县、青山湖区、万安县、泰和县、章贡区、乐平市、崇仁县、都昌县、丰城市、万年县、余江区12个县(市、区)的129个蔬菜经营主体进行了网络调查和电话调查,从蔬菜生产用工、农资供应、流通和销售情况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西省蔬菜产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和全球生物性公共安全事件进入高频爆发期,确保蔬菜产业平安稳定的良性发展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

新冠肺炎对江西省蔬菜产业影响及疫后发展策略

  1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西省蔬菜产业的影响

  1.1蔬菜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难以正常开展

  生产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交通管理和销售困难。由图1可知,疫情发生以来大部分蔬菜种植农户面临着交通运输管制、销售困难、农资购买困难、资金压力和购销价格等突出问题。平均综合得分可知,在蔬菜种植户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交通运输管制和销售困难2项得分远远高于其它项,达到6.22和6.19。

  此外,蔬菜生产中出现用工困难、农资购买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蔬菜生产农事活动的进行。由图2可知,在雇佣短期劳动力种植蔬菜的农户中,在疫情期间都普遍存在用工难的问题,其它原因和请不到工人各占31%和30%。其它原因中主要是因为实行封闭管理,人员不能随意流动和农户没有足够的口罩提供给雇佣劳动力。另外,由于外地劳动力无法进入,当地劳动力的价格较往年同期约每天上涨了27元。农户在蔬菜生产中也普遍存在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困难的问题。由图3可知,购买农资困难的原因中,运输困难得分2.74,买不到得分2.23,可知蔬菜种植户购买农资困难首要原因是交通管制运输困难。这是因为临近3月要为春种做准备,但是由于“封村封路”,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困难,新的农资又无法运送到村故而买不到。此外,农资作为蔬菜种植的必需品,需求受价格影响并不大,农户对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1.2蔬菜受灾播种面积受疫情影响差异较大

  由表1~2可知,各市和各类蔬菜播种面积均受疫情影响,但受影响程度不一致。从区域来看,吉安市和宜春市最大,分别占比35.51%和22.33%;从种类来看,白菜类、叶菜类、根茎类受灾面积位列前三,分别占25.49%、22.75%和20.58%。蔬菜产业是江西省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5个特色的蔬菜产区,其中赣东北蔬菜生产区是以“春提前”蔬菜、水生蔬菜块根蔬菜及豆类蔬菜为主,赣中蔬菜生产区是以“春提前”和地方特色蔬菜为主[1]。1—2月应季蔬菜主要以叶菜类、白菜类和食用菌类为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往年春节期间畅销的各类蔬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销,导致各地和各类蔬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2新冠肺炎疫情为江西蔬菜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2.1依托“互联网+”平台,助力蔬菜销售

  疫情期间,各地受疫情防控,交通管制,人员流动受到限制,江西省各地蔬菜出现不同程度的滞销。因此疫情隔离在家的消费者在线上订购蔬菜,从而有机会体验到电商购买蔬菜直达的便捷,进而改变了人们对电商购菜的认知和有利于培养消费者线上购买蔬菜的习惯[3],同时这种扩大的需求也倒“逼”蔬菜电商供应者不断优化和完善包装及保鲜措施,让蔬菜电商供应服务不断升级[4]。因此,各地积极依托电商、政府和媒体等“互联网+”平台,将滞销的蔬菜找到“婆家”。广昌的芹菜莴苣、德安的香菇、湾里的蔬菜“套餐”、进贤的春笋、安源的蔬菜秧苗、新干的蔬菜、柴桑区的西兰花等多地滞销蔬菜通过干部代言、融媒体平台、直播平台等方式解决困境。据调查,在疫情期间,蔬菜等农产品“触网”上线国内外知名平台、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社区电商、干部代言直播等渠道,近半个月累计销售330余万单、销售金额超3亿元,日均销售22万单、2009万元。

  2.2依托第一时间援鄂“出圈”,助力江西蔬菜走向全国

  在武汉市紧急“封城”后,江西省第一时间为武汉市运送240t萝卜、30t白菜被各大网站报道,成为热门话题。江西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江西绿茶、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广昌白莲、泰和乌鸡、鄱阳湖大闸蟹等品牌久负盛名,但值得注意的是,蔬菜知名度品牌较果禽类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江西省依靠“给武汉送萝卜”而实力“出圈”,“江西萝卜”在全国的知名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江西省蔬菜打开全国市场,建立全国第二个“山东寿光”蔬菜生产基地累积知名度。

  3疫情后江西蔬菜产业稳定发展策略

  3.1加大对新型蔬菜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稳定正常蔬菜生产经营秩序

  通过调查发现,疫情对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蔬菜经营主体的打击较大。新型经营主体是指除传统小农外,还产生了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4]。疫情期正值蔬菜育苗与春种期,蔬菜产业上中下游有序生产能力考验着整个产业链的稳定[5]要加大对新型蔬菜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恢复正常蔬菜生产秩序。一方面,要保障种子、化肥、农药等蔬菜生产物资的供应通畅,有序恢复育苗、农药、化肥等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复工生产,不误春种。另一方面,要加快着力解决用工问题,可优先雇佣当地劳动力以缓解用工短缺。对于疫情期间用工成本上涨较大、资金压力较大的种植户给予一定的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以稳定正常蔬菜生产经营秩序。

  3.2加大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力度,提升蔬菜供给数量及质量

  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6]。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山东寿光,早在2016年就创建了智慧农业监管平台保障了蔬菜产品质量[7]。一方面,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对人工的依赖,缓解用工成本上升、招工难的压力,以保障蔬菜在疫情期间正常生产、稳定蔬菜供给数量。另一方面,疫情使消费者对蔬菜这一高频刚需食品的绿色、安全需求上升,对蔬菜原产地、供应链的关注度提高,生产过程无公害化、产品可追溯化、标准化成为发展趋势。农业物联网技术具备可追溯的优势,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安全信心。同时,农业物联网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蔬菜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弥补我国蔬菜标准化生产不足的弱势,进而增强处于供应链上游蔬菜种植户的产品优势,提升蔬菜供给质量[8]。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西省一二三产业均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对农业生产经营的阻滞作用尤甚。作为基础农产品之一的蔬菜具备强季节性、鲜活性和周期性等特点,决定了蔬菜产业在突发事件前更具弱质性。江西省作为蔬菜生产大省,应当着力保障蔬菜生产安全稳定,多措并举地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蔬菜产业抗风险能力弱、流通渠道单一与流通不畅等问题,更应当加强支持新型蔬菜经营主体、发挥农业物联网的技术效应,提升蔬菜产业抗风险能力、扩宽与畅通流通渠道和防范蔬菜市场风险,以实现疫情防控下蔬菜稳供和农民保收,促进蔬菜产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慧,聂园英,魏建美,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江西蔬菜产业发展探究[J].中国蔬菜,2019(6):10-15.

  [2]宗义湘,乔立娟,王东平,等.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北省蔬菜产业影响评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21-25.

  [3]周洁红.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蔬菜产业:冲击、机遇与未来发展建议[J].农民合作社,2020(4):36-37.

  [4]王富增.疫情给我国蔬菜产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蔬菜,2020(3):4-10.

  李连英1,2,聂乐玲1,刘宁1

上一篇:地方文化研究征稿发表论文方向 下一篇:现代肿瘤医学投稿经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