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7 10:35
摘要:开展生产劳动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等方面效果显著。但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劳动教育趋于弱化,其育人功效难以发挥,当代大学生整体劳动素质能力薄弱。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劳动教育“进阶式”实施中还存在劳动教育认知缺乏、劳动教育管理缺乏、劳动教育内容形式缺乏、劳动教育普及缺乏的问题,还需通过相关手段优化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现全民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进阶式”实施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对于锤炼大学生的劳动意志、强化大学生道德素养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积极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进阶式”发展,能够顺应时代号召,促进时代新人的培养。本文将着重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维度提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进阶式”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促进人类进步发展在长期实践中我国劳动教育渐趋成熟,内容、结构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创新与变革。磨合至今,劳动教育顺应时代需求,正在实现“进阶式”发展,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模式。在新时代,尤其十八大以来,劳动托起梦伟大思想理论提出后,劳动教育性质由消极转向积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得到完善和发展。诸如此类变化,皆要求高校教育顺应时代潮流,重视劳动教育。纵观劳动发展史,人类与劳动相伴相生,无劳动无社会。
2.有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主体为人,高校教育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二者不谋而合。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形成独特的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端正劳动态度,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养成崇高劳动素养,实现三观完善发展。[1]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团队意识,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使大学生的个人、民族、荣誉高度融合,推动个人梦与梦协同发展。
3.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心理自我调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其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同时,强健大学生体魄,有助于其健康成长,进而高效率地投入劳动实践活动中。这样,新时代大学生才能全面担当新时代发展使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紧迫性
1.开展三方联动式教育模式的要求快节奏工作生活使人们生存压力不断增加,家庭劳动教育的日益缺失,导致学生不爱、不去、不肯、不愿劳动。现行人才选拔制度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参与劳动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有限。[2]在高校中,劳动教育监管与引导工作不到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缺乏劳动实践项目评价机制,监管不到位,流于形式的现象突出。社会劳动教育在不同思潮影响下日益弱化,劳动内容局限于体力劳动,劳动本质被忽略,劳动教育实践短期内难有成效。
2.信息时代劳动教育虚拟化的要求在信息时代劳动实践被赋予虚拟化特征。部分大学生更专注于技术,忽视劳动的益处,自主劳动价值难以体现。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对虚拟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这造成高校劳动教育缺失与异化现象严重。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进阶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劳动教育认知缺乏高校教育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对劳动价值观念及精神培养等方面的重视不足。其一,理论教育中,主要考核大学生专业文化学习掌握程度,劳动价值观念树立、劳动精神素养提升等内容,相对分散或较少。大学生受社会风气影响,劳动意识淡薄,教师自身劳动素养有待提升,劳动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极少或无,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无所依据。其二,专业实习作为劳动实践内容之一,被列入高校教学内容与计划,但实施效果参差不齐,部分专业实习实践用时短,实习效果不受重视,监管落实不到位,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大学生劳动实践能力无法得到真正提升。其三,高校很多专业实践实习时间安排靠后,多为期末或毕业阶段,实习实践与专业理论知识脱节现象突出。
2.劳动教育管理缺乏高校劳动教育管理效率有待提升。一方面,物质保障不足。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涉及专业人才、设备设施、场地等,只有这些得到保障,劳动教育才能顺利开展。但目前,很多高校劳动教育所需资金、设备及人才均有所限制,必要物质保障无法实现,大学生劳动教育无法顺利展开,对应教育组织、管理等难以落实,劳动教育育人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制度保障不到位。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缺乏科学系统的监管制度体系,缺少专门从事劳动教育管理的部门和管理人员。
3.劳动教育内容形式缺乏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大学生学龄特点有所改变,原有劳动教育内容、模式,无法吸引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劳动教育工作开展,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立足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教育内容、模式的创新改革。
4.劳动教育普及缺乏近年来,大学生对劳动实践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相应活动机会较少,普及率并不高,仅有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另外,活动可容纳人数有限,无法大规模满足高校大学生劳动实践发展需求,无法确保其劳动教育普及,对应教学质量无法全面提升。除此之外,大学生劳动实践信息获得渠道不畅,所获信息的全面性、可靠性有待商榷,安全隐患较为严重,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受限较大。
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进阶式”实施路径探析
1.紧跟时代特点,树立劳动意识新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要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思想,树立劳动光荣意识。首先,从学校教育入手,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劳动思想、论述等,研究学习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时代特征,明确新时代劳动价值,认同劳动光荣意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其次,从社会层面入手,政府部门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宣导,引导劳动教育方向,打破劳动教育行动阻碍,保障劳动教育顺利展开,开启大学生劳动教育事业新篇章。最后,从高校教师团队入手,以身作则,践行劳动光荣观念;带动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专业教师借助媒体平台、渠道,全面展开思政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第二课堂等教育工作,全渠道、全方位实现高校劳动教育工作开展,确保大学生充分掌握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另外,课堂之余,借助媒体设备、当地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等,开展劳动教育拓展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领悟、总结、分享与实践,提升劳动自主性。除此之外,策划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创造浓郁的劳动教育环境氛围,力求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效果。
2.健全管理机制,重视劳动技能掌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管理机制的完善密不可分。健全高校劳动教育管理机制,便于大学生劳动教育顺利有序展开。健全高校劳动教育管理机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设立专门高校劳动教育管理机构与体制,使劳动教育有据可依,工作展开井然有序。其二,重视物资投入保障,确保教育资金、设备到位。其三,引入、搭建高素质师资团队,优化师资力量结构。其四,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指引方向,破浪前行。其五,制定可行教育方案,遵循高校发展现状。上述工作得以实现,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将有所依据,各要素高效配合,实现劳动教育的科学管理,育人功效将尽数发挥。劳动技能掌握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劳动信心,获得劳动满足感与自豪感,大幅提升劳动自主性。一方面,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劳动教育扶持资金投入,重视高校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加强劳动教育软硬件设施完善。另一方面,高校多维度展开技能教育,将劳动理论、实践与总结反思全面结合。重视大学专业的独特性,改革课程结构,借助通识教育展开劳动教育。提供校企合作劳动实践机会,与志愿服务平台达成合作关系等。设计劳动学习评价机制,设置相应奖项,纳入教师、大学生工作学习考核体系。另外,劳动教育与党建、社团、校园媒体等活动相融合。
五、结语
新时代劳动教育“进阶式”实施,应紧跟时代特点,树立劳动时代意识;健全管理机制,重视劳动技能掌握;拓宽教育途径,重视劳动品德培养;加强教育普及,三方联动共同教育;塑造正确三观,实现立德树人,从这五个方面的目标出发,各方合力,全面兼顾,让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科学合理、层级分明、衔接有序、实践创新并存。使大学生形成劳动意识,树立劳动价值观念,使全民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进而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N].黑龙江日报,2021-06-24(8).
[2]秦婧.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1):64-65.
王海新
上一篇:新媒体助力农村社区教育的路径探析 下一篇:医疗垃圾分类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利与弊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