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7 10:31
摘要: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不仅更新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为教育带来诸多便利。农村社区教育作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新型乡村学习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从现实发展来看,还面临着教学体系陈旧、基础设施落后、工学矛盾突出、师资队伍不足、教育思维固化等多重困境。而新媒体具有诸多新兴特点与功能,其技术手段能够为农村社区教育带来多种“解忧”路径。通过新媒体技术支持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以渠道优化、资源共享、虚实结合、师资建设等方式,助力农村社区更新教学方式、优化教育内容,以更好地迎合农村社区成员的学习要求,弥补农村教育资源短缺,促进农村社区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新媒体;虚拟社区;资源共享;发展路径
随着时代的万象更新,农村居民的生活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丰富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更高的生活追求使得农村居民对于教育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其中,农村社区教育作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新型乡村学习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在满足农村社区居民教育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效用。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农村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后起之秀,其发展过程面临诸多困境,实际教育培训工作还未能达到预期的成效。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催生媒体技术不断更新。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动力。因此,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与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探求新时代农村社区教育的成长路径,以期赋予农村社区教育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农村社区教育更上一层楼。
一、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教育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网络等技术,通过互联网、卫星等多种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与媒体形态。如今,新媒体萦绕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微博、微信、QQ、贴吧等新媒体形式带给人们简易时尚生活享受的同时,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更是将新媒体的演化历程趋向动态常新,带给我们以超乎想象的世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诸多新颖而出众的独到之处,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低成本、融合性、多功能性、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虚拟在场性等特点,能够为现代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二、农村社区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农村地区相比较城市地区而言,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社区教育环境与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也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无法满足众多农村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当前农村社区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一)教学体系陈旧,教育供给不足
农村社区教育的生存之困带给社区居民诸多不便,陈旧的教学体系使得居民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居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社区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就教育内容而言,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仅仅限于简单的知识传递和休闲娱乐,社会大众日渐需要的家庭、养老、法律、岗位培训、风险规避等教育内容缺失,地域特点不鲜明,农村社区成员的认可程度低。在教育形式上,多数农村社区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宣传、广播等传统教育形式上,教学成效不显著。在教学结果评价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村社区教育参与者期望得到实质性的认证资格,但因教学体系陈旧,缺乏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导致参与岗位培训的农村居民无法获得相应的认证凭证。
(二)基础设施落后,学习环境闭塞
学习环境是支持社区居民学习的必备条件,其主要包括物理、资源、技术和情感等内容。农村地区因经济条件的影响,固定场所以及基础设施设备缺乏的现象比较常见[3]。加之教育资金缺乏,农村社区教育的各项学习环境支持力度不够,教育教学软硬件设施落后,造成整体学习环境孤立闭塞。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的“知沟理论”(KnowledgeGapTheory)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4]。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城乡间经济水平的差距导致城市地区能快速获得新的知识技能,而农村地区信息接触较慢,与城市间的“知识鸿沟”不断拉大,因此更加需要供给资源、技术等学习支持来解决当前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的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教学环境紧张的难题。
三、新媒体助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路径
将新媒体技术充分运用于农村社区教育不仅能够弥补农村社区资源短缺,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节省庞大的人、财、物力支出,还能够通过新媒体技术搭建学习服务平台、构建虚拟社区等方式辅助教学,提升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与学习者的媒介素养,助力解决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的难题,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成长紧跟时代步伐。
(一)渠道优化:依托媒体技术,满足学习需求
当前农村社区教育教学体系陈旧,教育内容、形式、过程和评价方式等难以很好地契合农村社区居民的学习要求,新媒体设备承载多种可待挖掘的海量信息,探索新媒体技术对于教育的支撑价值,促进农村社区教育打破受众小、信息传播慢的限制,辅助农村社区教育教学工作,以更好地满足农村社区学员的学习需求。
1.创新教育内容与沟通渠道。首先,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性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挖掘适切的教育内容是满足农村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的低成本路径。其次,通过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农村社区居民与专家技术人员、优秀教师、专家教授等专业人员的“视听见面”,促进远程学习与现场教学共生发展。再次,依托媒体渗透可以为农村社区居民重构话语权提供便利,通过微信、QQ以及教育类APP等方式开展农村社区居民协作学习,支持教师与学员随时互相交流,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媒介素养,帮助农村社区居民通过在线交流表达教育诉求。
2.构建学分银行提升评价方式。学分银行能够使学习者灵活选择学习时间与空间,学习并存储学分,累积到相应数量的学分以后可以申请转换为所需要的证书或其他课程学分[8]。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以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农村社区内部学习者为服务对象,要求契合用户需求深入挖掘资源信息,制作优质内容,为农村居民建立独立的个人学习账户,鼓励有需要的农村社区学员参与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助力参与教育培训的学员学会储存、认证、累积、转换个人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果,提供学习成果认证凭证,激发农村社区成员的学习动力。
(二)资源共享:营造教育环境,弥补资源短缺
新媒体是缩小城乡知识鸿沟的重要载体。农村社区相较于城市社区而言,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环境闭塞,通过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资源互动共享,助力解决城乡教育基础设施落差和农村地区教育场所不足的困境。
1.搭建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是传递教育内容和构建学习体系的新型载体,借助微信、QQ、BBS、微博等形式搭建信息咨询平台与教育培训实践平台来辅助教学,通过平台拓展教育实践渠道,更新教育内容,增加互动频率,为农村社区教育提供实时信息共享,提高学习内容的时效性。农村社区居民还可以搭载网页平台和手机APP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以论坛、网站等方式在线交流学习成果和学习困惑,减少农村教育环境孤立带来的不便。
2.建设学习资源库。从学习内容上看,学习资源库一般内含理论知识学习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和实践模块。在载体形式上,学习资源库包含文档、音频、视频等等[9]。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搭建农村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库,要求新媒体技术与农村社区教育深度融合,结合农村居民学习特点设计学习资源库,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库共享机制。通过关注社区居民学习需求进行农村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库建设,涵括生活与工作技能、道德修养、文化娱乐生活等内容,利用手机APP形式进行农村社区教育课程推送,协助构建农村学习型社区,以微课等形式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为远程课程内容添加演讲、讲座视频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实时互动、留言效果,在线解答社区居民学习困惑,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三)虚实结合:构建虚拟社区,消融时空限制
农村社区劳动力工学矛盾突出,教育时空限制加大,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虚拟社区可以为农村社区居民进行实时与非实时学习与交流提供便利,可以消融时空限制,助力农村社区居民实现学习意愿。
1.构建手机APP虚拟社区。相较于电脑而言,农村社区居民接触新媒体终端更多的是智能手机。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为构筑虚拟社区提供了根基,以微信、QQ等新媒体应用工具为载体的学习型社区是当前网络学习和社会互动常见的方式,但在农村地区这些常用通讯工具仅仅用于聊天与娱乐,而微信、QQ等作为广泛使用的通讯应用完全可以作为农村社区教育教师与学员双向交流的常用资源。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开发专门手机APP构建虚拟社区,利用技术手段创新分区学习交流与娱乐休闲等板块,支持与引导农村社区居民加入虚拟社区,体验学习与分享娱乐互动,促进农村虚拟社区良性运作。
2.打造动态化虚拟教学模式。科尔布的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过程。依托新媒体技术,打造企业、社区、学校等多方联动培养模式,增加资金、设备支持,通过互动体验、场景模拟、语音识别、汉字识别技术等帮助社区居民体验学习互动效果,在岗位技能培训等方面增添仿真模拟和动态演示,增强学习体验感,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通过吸引学习者在虚拟社区环境中体验学习效果,引导农村社区居民与教员之间进行线上线下、实时与非实时的问题讨论,“新媒体+互动社区”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即时交流与互动体验的动态化虚拟学习环境,有利于突破农村社区实操场所缺乏的局限。
(四)师资建设:重塑教师角色,提升工作胜任力
新媒体的普及使得教师角色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主要来源[10]。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因新媒体的普及而异彩纷呈,教师的工作与学习方式亦更加灵活多样。对于农村社区教育来说,新媒体技术可以为解决农村社区教育教师数量与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便利。一方面,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借助各类新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辅助与延伸,缓解教学压力与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从事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学习平台参与继续教育,提高工作胜任力,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1.创建教师培训平台。基于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搭建农村社区教育教师培训学习平台,通过公众号平台定期更新培训内容,实时发布和分享信息资源,打造专门从事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的专属学习交流平台,为专兼职教育工作者进行移动学习和碎片式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教师新媒体学习平台可以助力实现教师培训过程的完整性,包括支撑农村社区教育教师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的调研、教学与跟踪服务,实现新媒体时代下此类教育工作者的泛在化学习,鞭策其进行实践探索和终身学习,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
2.实现学习资源交互共享。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海量性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以建设资源共享库实现相关教师学习资源共享,使教学人员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来源的同时,实现动态化信息掌握的及时性与多面性。在实际构建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实时通讯软件或者相关论坛建立群组和讨论组,帮助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协作式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考虑教师之间交互活动需求,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学联体”,使不同地区农村社区教育教师之间进行实时交流与探讨,跨地区实现教学经验交流,促进相关教学工作进行实时调整与改进。
四、结语
当前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着诸多成长难题,而新媒体技术能够作为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的辅助与延伸,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促进农村社区教育朝着生态式、健康化的路向成长是新时代的优佳选择。新媒体的优势可以给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和改变。首先,相较于传统农村社区教育教学形式,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形式可以极大地打破资源和时空的局限,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完全能够展开线上互动与教学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弥补农村地区因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匮乏所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学习场所缺乏等教育困境。其次,新媒体技术的变革还为农村社区教育供给了多元化教学的环境和载体。新媒体不仅能够提供多场景的模拟教学,还可以通过多种网络资源、视频、声音、文字、图片等手段充实与丰盈教学方式,学习者可以获得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体验,其不仅能够增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致,还能够减轻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和难度,便于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效果。当然,农村社区教育质量的提升还需要从多维度进行综合考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技术平台的搭建既需要考虑学员的学习特点,也需要衡量教育工作者和学员的能力素养,在加强平台监管力度、避免“以次充好”的同时,注重提升农村社区居民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以促进新媒体力量与居民学习高效融合。
参考文献:
[1]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0-04-28)[2020-08-12].
[2]方素文.学分银行服务于农村社区教育的逻辑起点与路径探究——兼及农村社区教育学分的分类与应用途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8(6):102.
[3]李婷.“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成人教育,2018(7):59.
[4]张一思.新媒体如何助力农村经济发展[J].人民论坛,2018(1):86.
[5]叶忠海,张永,马丽华,等.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4):106.
[6]杨智.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及运行机理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64
李祥敏 马秀峰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