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7 10:23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社区健康教育是最贴近居民且能够覆盖全国的教育途径,通过对社区居民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对营养健康的认知,改善其态度和行为,对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社区营养教育紧迫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对目前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提高社区营养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旨在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符合人们需求的营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社区营养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进而引导居民养成合理膳食、营养搭配的良好生活习惯。
关键词: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营养健康;生活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供应日益丰富,但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却没有注意膳食结构和营养搭配,不合理膳食致使居民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1],与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营养健康认知水平,改变居民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建立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健康生活方式刻不容缓。
1开展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据报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2],而发病原因除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由于不合理膳食、不注意营养搭配等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未来我国慢病病人数量还将呈增长趋势,居民对营养健康认知还处于较低水平,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策略,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国自2009年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工作,在营养宣传教育和慢病患者饮食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人员少、专业水平低、宣传教育形式落后等因素,在改善居民营养健康行为上作用欠佳,需要我们找出问题所在,寻求改善居民营养健康认知、态度和行为(KAP)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短期的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居民营养健康认知率效果明显,但是对改变居民营养健康行为效果不理想,要想达到教育目标,使居民合理膳食行为成为习惯,就必须构建强大的健康教育体系,长期不间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2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2.1重视程度不高
为了贯彻落实《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健康行动(2019—2030年)》等要求,各地方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合理膳食、营养健康相关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高,仍然把营养工作放在次要工作来抓,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缓慢,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营养工作的日常需要,营养健康教育只停留在搞一些宣传日、宣传周的能力水平上,而这种短期的宣传教育形式,只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小范围人群的认知水平,对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基本起不到作用。第二,没有得到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由于工作人员少,都是身兼数职,基本上都没有设置专职健康教育岗位和营养岗位,为了盈利和生存都把诊疗放在工作首要位置,利用空余时间做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普遍不高。近几年,一些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也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宣传栏、讲座咨询等宣教活动中增加了营养教育、合理膳食等相关内容,但由于质量不高、受众少等因素,对居民营养健康KAP的改善并不明显。第三,居民对社区营养宣传教育内容不感兴趣[3],在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栏、展板前驻足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健康知识讲座自愿参加的人员也越来越少,这一点不单是营养教育的问题,而是我们社区落后的健康教育形式的体现。
2.2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陈旧落后,成效不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覆盖全国的最贴近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项目,其中健康教育服务要求服务机构每年健康教育印刷资料不少于12种、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换一次宣传内容、健康知识讲座至少每两个月举办一次等。印刷资料、宣传栏、黑板报等会吸引一些老年人阅读学习;在候诊区或其他场所播放音像资料会吸引人们观看,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较少,候诊区或其他场所面积较小,连续观看的受益人群很小;营养专题讲座会吸引一小部分特殊人群参加,如慢病营养、婴幼儿喂养、乳母营养等,但由于受到场地、设备、专业水平等限制,愿意参加的人员并不多。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对居民的教育作用越来越小,人们信息的主要来源不再是标语和黑板报,而是越来越多的来源于电脑和手机,但是营养工作相关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营养健康宣传教育,而在电视、电脑和手机上有大量的营养保健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为了商业目的推销产品,有的是博取眼球增加流量,这些不准确的营养信息把人们搞得无所适从。郑晶泉等[4]对上海浦东新区社区居民调查的结果显示,90%以上的居民表示乐于接受营养健康宣传教育,表明居民对专业的、正规的、高质量的营养健康教育是有需求的,而我们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却没有满足居民的需求。
2.3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营养专业水平不高
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曾提出,未来医生必须会开两张处方:一张是针对病情开具的药方,另一张是膳食营养处方。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医务人员的营养教育职业素养水平普遍不高[5],相关机构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的营养知识培训相对较少,导致一些医务人员在开展社区营养教育时力不从心,只会讲一些简单粗浅的常识性内容,专业性强的内容只好按照资料照本宣科,无法将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述,居民逐渐对社区营养教育失去信任。
3社区营养教育工作策略
3.1完善机制,加强培训,提高效能
加快推进卫生健康工作理念的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2],加强营养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营养监测、师资培训、工作考核等相关制度,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设置营养科,具体负责辖区内营养监测、人员培训、工作考核等工作,市县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营养学专家深入社区进行营养健康巡讲,街道和乡镇政府要给予培训场所和设备支持。细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营养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生活方式指导的考核指标,逐渐将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合理膳食等健康生活方式纳入项目年度考核指标。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营养专业知识培训,帮助医务人员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以及树立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将营养健康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做。采取线上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医务人员提高营养专业素养,线上教育信息量大,可以反复学习,有助于医务人员自我提升;集中培训可以交流互动,医务人员将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反馈,管理部门根据反馈信息对营养相关工作进行优化,有利于营养健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集中培训还可以在培训后期对学员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和培训效果评价,适时对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进行调整,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3.2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社区营养健康教育
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被各领域广泛运用,是目前最高效的传播形式。早在2016年就有调查显示,有65.33%的大众用户选择使用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6],而近几年,随着手机应用程序(APP)快速发展,这一比例还会有所提高,手机功能的逐渐丰富,给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提供了更多优质平台[7],传统传播形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受众对健康教育专业性、多样性、及时性、快餐性等的需求[8]。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多年以来发展相对滞后,新媒体技术在社区营养健康教育中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一些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为了工作方便,运用QQ群和微信群进行特殊人群营养教育咨询、个体化生活方式指导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因为缺少专业化应用软件和标准化技术指导,并没有被大规模推广使用。康健等[9]应用QQ群开展儿童保健网上营养门诊,对150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6%的人选择使用网络营养门诊,只有4.4%的人选择实地营养门诊,表明网络营养教育指导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也体现出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相关部门应组建营养科普专家团队和新媒体技术专业团队,开发社区营养健康教育手机应用程序,编写网络营养健康教育课程,课程要以图文、动画、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既要通俗易懂,还应具备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应用程序要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电子档案数据对接,利用大数据分析对特殊人群进行营养健康教育课程推送,对有遗传史、危险因素暴露史、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推送,应用程序还应具备多种功能,如专家咨询、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膳食营养健康评价等。全民应用营养健康教育手机APP将会节约大量的教育成本。营养学会、高校、疾控中心等机构要利用目前流量最大的短视频平台开展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如开通官方抖音号、官方快手号,录制短视频开展营养健康知识讲堂,开展营养教育视频直播课堂。目前短视频平台存在很多不准确的营养健康信息和一些误导性视频内容,可能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10]。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是使用量最大的手机短视频APP,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科普传播的最佳平台,相关机构和营养专家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把握历史机遇,尽快让更多的专业性营养健康教育内容入驻短视频平台。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钉钉、腾讯视频等平台开展社区居民营养健康教育。让新媒体技术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让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营养健康知识学习、向专家咨询和交流、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膳食营养评价等,对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3.3加强社区营养健康宣教和居民健康管理
在开发运用新媒体途径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以传统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利用电视、广播、横幅、宣传海报等进行宣传,营造营养健康、合理膳食的良好社会氛围,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营养健康,主动去学习营养健康知识,逐渐形成合理膳食、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利用社区宣传栏、健康讲座、咨询等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尤其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采取开放式座谈和咨询活动,会有明显的教育效果。要有效改变居民的饮食习惯,关键要解决知与行的问题,即便居民接受了营养健康教育,营养知识得到了提升,但知易行难,改变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要加强居民的健康管理,在对居民开展年度健康体检和对慢病人员进行随访时,对居民进行个性化营养健康指导,并按照居民的健康情况、身体状况、生活习惯、遗传史等特征分组进行健康管理,如通过建立若干个微信群分别对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人群以及乳母、婴幼儿、青少年、肥胖、吸烟、饮酒、中老年男性、家庭主妇等进行健康管理,每一个居民至少在一个群里,对不同人群进行针对性营养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居民制定合理膳食标准,居民可以交流心得体会,探讨健康食谱和健康营养烹调方法,对已经形成合理膳食、营养搭配良好的居民和家庭进行表扬,树立营养健康行为榜样,引领居民加强自我管理,逐渐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合理膳食人人做。综上所述,目前社区营养健康教育还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居民营养健康认知、态度、行为仍处于较低水平,需要政府、相关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机制、加强培训、传统教育形式和新媒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社区宣教和营养健康管理,使居民都得到专业的营养教育和指导,实现全民健康素养明显提高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婷婷,梁籍予,吴佳莉,等.我国社区营养教育发展文献描述性系统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0,15(2):127-132.
[2].关于实施健康行动的意见[Z].2019.[3]黄利华,江津津,潘凤莲.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122-123.
[4]郑晶泉,王静,周弋,等.浦东新区“走向健康”社区营养教育项目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058-1060,1062.
[5]吴婷婷.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20.
白金辉
上一篇:玉米收割机农闲时节的维护保养 下一篇:探讨美国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