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文献与常识 发表时间:2019-11-19 09:17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大蒜生产国和出口国,对大蒜的播种效率和机械化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通过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播种技术保证鳞芽方向和直立播种来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本文对大蒜播种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蒜播种机;播种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大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具有抑菌、杀菌、抗癌等医疗作用。因此,大蒜在国内外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大蒜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是因大蒜不规则的外形以及在栽种过程中一般要求直立栽种的要求,增大了国内外大蒜播种机械研究的难度。因此长期以来大蒜主要依靠人工播种,这种局面造成其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生成成本高。因此实现大蒜播种机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于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国外大蒜播种机发展现状
欧美国家地广人稀,农业种植多采用规模化和机械化的模式进行生产,其大蒜播种和收获自动化程度高,播种机能一次性完成整地、做畦、下种、覆土等工作,但是对播种时蒜种的直立方向和鳞芽方向没有过高的要求。例如法国ERME公司的PLMS3型号通过振动槽来实现播种的蒜种的鳞芽向上,不过由于蒜种调向结构复杂,不易扶正蒜种,蒜种的直入率不能得到保证。亚洲国家地区虽然地域广袤,但可利用的耕地少,主要使用中小型的大蒜播种机械。韩国常采用手扶拖拉机结合播种机进行控制,能够在播种前完成旋耕整地以及对播种的蒜瓣进行覆土等工作。
整体来看,国外大蒜播种机种类众多,且多采用开沟后下种并覆士以及旋耕后下种并覆土的方式,对蒜种直立率不做过多的要求。按照动力源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畜力或人力提供动力进行播种。此类型的播种机操作简单比人工播种效率高,但播种质量一般,能够完成开沟和播种的功能;靠拖拉机提供动力进行播种。此类型播种机采用全悬挂或半悬挂的形式进行播种,可实现多行同时播种,也可同时完成整地、覆土等功能。
2国内大蒜播种机发展现状
我国人多地少,大蒜种植以小规模和精耕细作的模式进行种植。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转变,大蒜种植机械也在不断的研发和创新。国内大蒜种植机械技术按照种植方式的不同分为3种:
1)大蒜点播技术。蒜种在点播过程中鳞芽的方向为自由状态,种植后的鳞芽方向由掉落时的状态随机确定。
2)大蒜播种技术。该类播种机由蒜种传送机构、分配机构、播种机构构成,此类播种机能够使蒜种鳞芽向上,避免了蒜种出芽不齐和腐烂情况出现23)全自动大蒜裁种技术。该类播种机械通过供料器、动力装置、鳞芽方向控制器、开沟器等部分解决了蒜种种植过程中鳞芽方向的问题,但是蒜种的直立种植、破损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此外,大蒜播种机也逐步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山东五征集团研制的播种机在取种时会造成蒜种损坏,但是基本保证了蒜种直立,并在寻找合适的工作参数的情况下,主要由速度影响直立率。山东农业大学自主研发了一种种盒式大蒜播种机,主要通过一种可以在土壤中自动降解的环保型蒜种盒进行辅助播种,这种方式可以保证蒜种鳞芽向上,但是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
3大蒜播种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一直都在对大蒜播种机进行研究和开发,但是多处于试验阶段,相对于国外发展缓慢特别是在鳞芽方向控制、单粒取种和直立播种控制等关键技术不够完善,并亟待改进和完善。
1)蒜种鳞芽方向控制和直立播种控制技术都亟待提高。播种机械在覆土的过程中容易与蒜种接触摩擦造成鳞芽方向倾斜和改变,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结构进行蒜种扶正。
2)由于蒜种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在单粒取种过程中存在漏取、多取和损坏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大蒜的播种质量和效率。
3)大蒜播种机的播种部分容易出现堵塞的状况,导致部分区域漏播的情况,并导致株距过大或过小,导致产量不佳;播种入土的深度不同,蒜种出芽参差不齐。
4发展趋势及展望
1)大蒜播种机械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大蒜播种机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主要在蒜种直立栽种控制技术和蒜种鳞芽方向控制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发展,主要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蒜种鳞芽方向的调整以及蒜种直立播种,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大蒜种植成本。
5结束语
大蒜作为我国在全球农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经济作物之一,对于种植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大蒜在种植时要求“根下芽上,直立播种”,因此着重发展蒜种鳞芽方向控制技术和蒜种直立控制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提高大蒜种植产量和生产效率的必然选择和趋势。
参考文献:
[1]栗晓字,耿爱军,侯加林,等大蒜播种机研究现状及展望[农业机械,2017(2):105-107.
[2]李立新,李小忠,钱志兵大蒜播种机械现状与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220-221.
[3]崔荣江,张华,徐文艺,等,我国大蒜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1]I.农机化研究,2015(3):264-268.
[4]潘玉荣,史长青,马爱兵,排蒜车的机械结构设计[JI南方农机,
2017,48(15):50+53.
上一篇:电动汽车相关模型论文发表文献 下一篇: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讨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